大陸政治

美媒:中共承諾經濟大改革 但是可能嗎?

【大紀元2013年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共週六開始了它的歷史性的和秘密的三中全會,承諾要帶來「史無前例的」經濟改革。美國NBC電視台11月9日報導說,許多中國人和國際分析家懷疑四天的會議將真的實現這些豪言壯語。一些人相信,這個國家可能太過深陷於它的國家主導的方式,因此無法帶來一個新的經濟時代所必要的真正的改變。

「我不認為它將發生。」 38歲的高端精品鞋店老闆王進時說。就像那麼多小企業主一樣,他絕望地盼望貸款以便擴大生意,但是他們就是得不到,因為銀行的存在基本上是為了服務於國有企業。

「我可以實現我的夢想的唯一的辦法是一點一點慢慢的走。」他說。

其他人比如李強,久負盛名的國際律師事務所美邁斯上海分所合夥人,並未被共產黨的大膽言論說服,而是保持淡淡的預期。

「我們希望發生的事情是,對於這個國家的方向,將有更多的闡明……現在一切都是非常模糊的。」他說。

在三中全會期間,隨著立法者們設定政治議程,習近平將蓋上他自己的印戳。李克強談論的則是「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承認有必要脫離中國的國家投資型模式,走向一個消費型經濟,就像美國一樣。

「他們似乎越來越意識到,他們長期以來的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紅色資本家》共同作者Fraiser Howie說。

專家同意,三中全會說得好聽,但是說他們將缺乏細節和數字。根據Howie,現實將遠遠比好話更有差距,「在中國,有很多壓力,意味著開展這些巨大改變的意願將有限。」Howie說。「這將讓結果更加像一種得過且過的做法。」

他說,這些壓力包括國家財政上依賴於污染企業和把國家所有的土地轉入私人手中所需的高成本。

「你看到中國人上街抗議,從理論上說,不滿可能推動改革。但是這是在中國,一個不滿不被容忍的地方。」Howie說。

「(當局)有對任何抗議的恐懼,害怕它上升為更大的事情,他們不想要街頭抗議,但是同時,箝制污染將影響國營企業。」

北京大學一名美國人金融教授佩提斯(Michael Pettis)說,他對於中共政府可能達成它的目標表示樂觀,但是警告說,這些試圖減少國家投資債務的嚐試可能管理不善。

「但是現在困難的部份是,再平衡經濟。」他說。

也有根本性的問題,就是中國是一個走向市場經濟的國家,但是仍然堅持一黨專制。

「我們不是在走向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多黨模式,無論從哪個方面看。」Howie說。「領導人想要的是一個以共產黨為中心的強大的中國,同時經濟不平等不要那麼極端。」

週五人民日報用了整整一版刊登文章,論述共產黨拒絕任何西方政治改革的建議。

它說共產黨將不會忍受外國對它的制度的批評,並且將繼續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責任編輯:林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