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

玉山談巨型數據對健保生技業影響

【大紀元2013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秦川波士頓報導)隨著科技及信息產業的進步,巨型數據(big data)的收集、整理、分析成為許多領域的熱門話題,充滿機遇與挑戰。11月23日,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第22屆年會在波士頓Fish & Richardson律師事務所舉行,邀請工業、學術及法律界專家,探討分析「巨型數據在健保生技工業之運用及影響」。

Vertex藥業公司生物統計部門主任凌美秀介紹巨型數據概況及在生技領域應用。她以Vertex公司的資訊團隊為例,介紹其如何利用政府公開的臨床試驗數據、研究報告、市場資訊等進行分析,為公司研發方向提供參考,輔助公司重要決策。在討論巨型數據的應用潛力時她也警示分析方法的重要性,不要因「巨型數據而釀成巨型錯誤」。

Fish & Richardson律師事務所Jose Sierra律師就健保業巨型數據使用的法律問題和聽眾展開熱烈討論。他介紹美國1996年頒布《健康保險隱私及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縮寫為HIPAA),就如何使用、存儲、分析個人健康信息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標準及處罰條例。因此,生技健保業在使用、分析與病患相關的信息時,一定要注意遵守法律規定,保護個人隱私。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杜勝偉介紹自己所參與的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投資$1.35億打造的巨型數據庫Mini-Sentinel(小小哨兵)的構建與使用。該項目與美國數十家醫療健保單位合作,收集、整理、分析上億人的健保數據,幫助FDA監測藥物及治療方法的安全性與臨床實效。Mini-Sentinel的項目分析程序都對外公開,為其它相關項目的建立提供寶貴的免費資源。

(左起)經文處石大玲組長、貝克寧博士、黃奕琦律師、洪慧珠處長、康麗雪博士、方威凱醫師。(玉山科協提供)

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許益祥介紹基因組計劃對未來生物醫學領域的影響。他以生動的投影講解當年號稱與「登月計劃」媲美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用了13年時間(1990-2003), 耗資$30億,集合美國、英國、法國、日本、西班牙及中國科學家,完成了六個基因組的測序。而現在,只需$1000,24小時就可以完成一個人的基因組測序,收集30億DNA鹼基序列及4T數據,為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成為個體化治療方案的重要輔助。然而人類關於基因組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入,決定疾病是否發生的不僅有基因序列,還有非編碼序列及環境調控等各種複雜因素的作用,因此了解DNA序列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主管醫療事務戰略規劃的全球副總裁方威凱主持討論,邀請凌美秀、杜勝偉、許益祥就巨型數據的使用潛力與挑戰進行分析。

此次玉山年會約80多人參加﹐駐波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洪慧珠處長到場致辭,僑教中心主任郭大文全程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