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組圖:印度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火星之行」

【大紀元2013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柳芳綜合報導)印度11月5日向火星發射了一枚太空探測器,名為「火星之行」(MOM),其探索任務將包括在火星表面尋找甲烷存在的痕跡,以及檢測火星表面大氣層的氣體向外流失的速度。如果探測器如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航天部門將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國和歐洲之後第四個成功探測火星的航天機構。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說,這枚無人太空飛行器從東南部的斯里赫裡戈達島升空,44分鐘後進入地球軌道,開始了歷時300天的火星之旅,計劃在2014年9月24日進入火星軌道,與美國宇航局的MAVEN會合。

按計劃,這枚探測器將圍繞火星軌道運行,收集數據,幫助確定這顆火紅的行星上的天氣規律。探測器還將調查據信火星上存在過的水究竟發生了甚麼情況,並尋找化學成分甲烷。這是地球生命的一個關鍵組成部份。

該機構負責人表示,此舉將顯示印度進入火星軌道以及開展太空試驗的技術能力。

世界各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努力有半數以上以失敗告終,日本和中國進軍火星的使命都未成功。

部份觀察人士認為,印度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使它在亞洲諸國之間正在興起的太空競爭中奪得一分。

另一種意見認為,MOM相對而言造價較低,圍繞發射和探測項目取得的科技發展能夠為社會經濟的其他領域間接帶來好處。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的前主席尼爾博士(G. Madhavan Nair)則批評這項太空計劃是浪費資源。他說,這項計劃並不完整、太過昂貴而且收效不大。他說,目前的計劃是將飛船帶到距離火星360公里和8萬公里之間的軌道內,但這裡不能讓探測器十分清晰的觀測到星球。

美國海軍研究生院莫爾茲(James Clay Moltz)教授認為,目前亞洲一些國家在空間站方面為爭奪制高權所展開的競賽,好似20世紀中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

CNN說,週二印度成功發射太空探測器進入軌道,標誌著亞洲太空競賽在繼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主席拉達克里甚南稱,印度與其說是與別的國家競賽,不如說是在與自身賽跑,要爭取不斷超越自己。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