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化

遼寧鞍山發現古天文圖 包含多個星座

【大紀元2013年12月11日訊】近日,遼寧鞍山海城厝石山公園巨石之上發現大量由點坑組成的直徑2至20厘米的點坑符號群,經過考證,這些點坑符號群是舊石器時代的天文圖,非常罕見。

據大陸媒體報導,在海城厝石山公園西部的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巨石群中,一塊塊褐色的巨石格外顯眼,但是人們通常不會注意到,在較為平坦的巨石上面有著一個個大小深淺不一、不規則排列的點坑,共在7塊石頭上發現了12幅這樣的點坑狀圖案。

海城市厝石山公園地處海城市區海城河北岸,海拔49.9米,佔地3萬平方米。始建於清三十二年(1906年),由於這座公園西南角佈滿平面向上長寬2至4米不等的矽石數十塊,故得名「厝石」,厝石總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

據海城市居民羅慶文介紹,他平時喜歡考古,曾經從媒體上看到過這類關於原始符號群的報導。前不久他到厝石山公園散步,注意到這些巨石之上有點坑狀的圖案,而且發現了多幅。他很震驚,就將圖片發送到了網上,引起了鞍山遼山文化學會的注意。

經考證,這些刻在巨石之上的符號是古天文圖,根據這些天文圖的類型規律,初步認定其年代應屬舊石器時代,這類點坑國內外學界統稱其為「杯文」。古天文圖歷來十分珍貴,國內外現有的古天文圖年代較晚,這次發現的舊石器的天文圖竟達十餘幅,十分罕見、珍貴。

這批看似不規則分佈的點坑,其實裡面包含了北斗星星座、北極星星座和一些小型星座的圖案,表明的內容主要是太陽、月亮、天元、宇宙樹和「厝石」的非凡來歷。厝石石質是二氧化矽,極為堅硬,這意味古人在這種石頭之上打孔耗用工時十分漫長。

專家介紹,有資料說這種符號群的存在是一種世界性文化現象,在中國河南具茨山、江蘇連雲港、遼東半島及朝鮮半島、日本等地都有批量分佈。經調查得知,這類古符號群和符號群的載體覆蓋了遼東半島較為廣大的地域,如遼陽、鞍山、海城、營口、大連、丹東等地。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