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一份調查報告引發三中全會震動 王岐山問「怎麼辦?」

【大紀元2013年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由中紀委印發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各級官員違規持有住房產權758萬多套,市值9萬億人民幣,引起與會者震動。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稱住房和辦公用房是官場腐敗最突出、最氾濫情況之一。他與中紀委副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趙洪祝就「報告」在各分組會上提出怎麼辦,怎麼解決?

官方調查報告引發三中全會與會者震動

港媒《爭鳴》雜誌12月號發表岑琛的報導「三中全會上引起震動的一份調查報告 官員違規占房逾七百萬套」說,在剛結束的三中全會上,中紀委印發的一份由中共中央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中紀委辦、審計署聯合所作的《關於黨政國家機關部門幹部住房和辦公用房超標、違規持有情況》的調查顯示:

「在職黨政、國家機關、部門幹部和已退離休黨政、國家機關、部門幹部至2013年3月底,持有產權的違規住房近758,4400萬套;已退離休省級幹部佔用原工作部門、單位辦公室有1077間,平均每間150平方米……」

此項報告在三中全會上引起震動。王岐山和中紀委副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趙洪祝就「報告」在各分組會上提出怎麼辦,怎麼解決?據知,各分組的反應是「沉悶」、「緊張」。有關報告是由中央政治局提出建議,從今年4月下旬展開調查至9月中旬完成。

王岐山在分組發言時拋出一句話:「不管如何,違規持有產權住房的財產,依據憲法是屬於全民的。不解決好,能下得了台?」

官媒質疑「清理」行動不透明 缺監督

12月11日,中共中紀委在其官方網站刊文稱,要適時開展對領導幹部住房、辦公用房、公務用車的專項清理工作,對違規多佔超配的,一律清退。

據《新京報》12月13日報導,9月上旬至12月上旬,大陸一些地方開「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22個省區市、56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單位、27家中管金融企業和中管企業、12所中管高校領導班子成員清退了違規配備的公車。班子成員普遍騰退了多佔的辦公用房、福利性住房。

報導質疑,官員違法違規現象很多,但很多清理行動更像是一次內部行動,沒有公開詳細信息,公眾無從監督。通過哪些辦法進行清退也未徹底公開。清理結果只是幾個模糊的數據,缺乏詳細的信息。模糊的數據缺乏說服力。只有相關信息具體,才有說服力,對其他官員才有警示教育意義。

「清退官員違規用車用房的前提是徹底摸底,並公開相關信息,在公眾監督之下進行清退。」

官商勾結推助大陸房價持續暴漲

中共官員住房用車等多佔超配問題由來已久,官員享受特權,追求奢靡,不僅造成了政府支出的極大浪費,也引起民眾強烈不滿。

近十年來,大陸房價一路飆升,動輒每平方米上萬元的價格,早已讓中低收入群體不堪重負。儘管中共政府先後出台了不少控房政策和方略,但越調房價越高。到底是甚麼導致了房價的持續暴漲?時寒冰先生曾撰文抨擊高房價七大罪魁禍首,其中就有官商勾結和投機、富人佔有多套住房。

投機和富人擁有多套住房暫且不論,中共政府官員一方面利用手中的批地權和貸款權大肆斂財中飽私囊,另一方面則用賄款直接從事房地產交易,低價購進房產等著升值賺錢或出租牟利。如此「空手套白狼」成了許多貪官熱衷的財富聚積遊戲,而賄賂成本又被房產商納入房價成本中——更可怕的惡性循環是,官商勾結消除了房產商的後顧之憂,使之敢於囤積土地推動房價上漲。

官員住房等級化、特權化是中共痼疾

岑琛的文章說,中共官員住房等級化、特權化,已是中共執政以來的痼疾,亦是官場腐敗的特徵之一。毛澤東是始作俑者。在60年代的大饑荒期間,毛在全國各文化名城、風光勝地營建行宮四十多座,為中國歷代帝王之最。現今各級黨政高官將七百多萬套公房據為己有,總市值已有九萬億元人民幣。王岐山是否能解決這一腐敗難題,或許並不取決於他,而取決於這個黨是否腐爛到底。

(責任編輯:謝東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