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法國人權使者埃賽爾逝世 有望進先賢祠

【大紀元2013年03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法國報導)法國前駐聯合國大使、著名外交家、爭取人權和社會活動家斯特凡•埃賽爾(Stéphane Hessel)於2月27日逝世,享年95歲。這位曾參與《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工作的人權使者,其一生為社會公正、人道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著作《憤怒吧!》(Indignez-vous!)成為了世界暢銷書之一。他那種面對不公正敢於發聲的精神,對後代,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法國人影響深遠。

年輕一代:不忘埃賽爾精神

27日晚,在巴黎,到處都有為斯特凡•埃賽爾舉行悼念的活動,無論男女老少均拿著埃賽爾的遺像,上寫著「讓我們鞠躬!」。同時,無數的網民通過網上發表紀念埃賽爾的信息。

28日,《世界報》收集了眾多曾與埃賽爾見過面的年輕人的精彩留言。

其中,Sevam說:2008年春天,我有機會和埃賽爾見面,併進行過幾分鐘的交談。短暫的談話裡,埃賽爾的性格讓我深感意外,他是一位令人欽佩的人,但他不是在激發我對他的欽佩,而是讓我知道,作為人類,人的基本權利的意義,自那時起,他在我的生命裡,種下了另一顆人道的種子……

法國政界給予高度評價 紛紛悼念

法國政界各黨派領導層人士均對斯特凡•埃賽爾與世長辭的消息紛紛表示崇高的敬意和哀悼。

27日,總統奧朗德在愛麗捨宮為此發表講話。他稱讚斯特凡•埃賽爾是位偉大的人物,他把自己的一生均奉獻於捍衛人權的事業,如今,他雖遠離人世,但給我們留下一個警示,那就是不能順從任何不公正的行為。

一些社會黨議員還向總統奧朗德建議,組織一次全國性的向斯特凡•埃賽爾告別活動。議員們說,現在,我們的使命是把斯特凡•埃賽爾的思想與人生價值觀發揚下去,特別是要給未來年輕的一代樹立一個榜樣。

此外,亦有政府官員建議,把斯特凡•埃賽爾安葬於先賢祠。

斯特凡•埃賽爾簡介

斯特凡•埃賽爾於1917年10月20日出生於德國柏林,8歲的時候來到法國,並於1937年獲得法國國籍。1941年,埃賽爾參加了戴高樂在英國建立的「自由法國」運動,後來,被德軍抓捕並死裡逃生。1945年,埃賽爾進入法國外交部開始了其外交生涯。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於法國巴黎夏樂宮通過了一份旨在維護人類基本權利的文獻:《世界人權宣言》,埃賽爾是起草人之一。

埃賽爾於1983年退休後,繼續致力於對人權的捍衛和抵抗社會不公的活動中。尤其突出的是對法國無證件外國人的保護,他特別反對將那些已經長期生活在法國,有工作和住所的無身份移民驅除出法國的政策。

埃賽爾撰寫的《憤怒吧》一書於2010年10月出版。這本僅有32頁長的小冊子卻傳遍了35個國家,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銷售量高達450萬冊,成為出版界的一個奇觀。有媒體評論說,《憤怒吧》這本書被視為反全球化和經濟危機運動的標誌。

繼《憤怒吧》,年事已高的埃賽爾仍毫無倦意地又寫了《參與吧》(Engagez-vous !)和《希望之路》(Le Chemin de l’espérance)兩本書,最後一本書《該你們玩了!》(À nous de jouer !)即將在法國出版。

在認識他的人們的心目中,埃賽爾的為人是那麼的樸實、精力旺盛、以人為目標、付諸行動、幽默和充滿詩意。他說話的時候,總是面帶笑容。

(責任編輯: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