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中國經濟面臨2009年以來最差年度開局

全球股市表現喜人 唯獨中國A股扯後腿

【大紀元2013年0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中國經濟正遭逢2009年以來最弱的年度開局。放貸總額和零售銷售增長收縮,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卻創近一年高點,已陷中國經濟於增長放緩與通脹形勢再度加劇的兩難境地。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緩慢復甦,股市屢創新高。然而,中國經濟仍令投資人擔憂。美國策略投資專家Doug Short跟蹤的全球8大股市中有7個都大漲,上週平均漲幅大道2.54%,儘管英國經濟狀況欠佳,但英國富時FTSE 100指數仍表現尚可。中國的A股則是唯一下跌的股市,跌幅達1.73%。

該項跟蹤發現,相較於2009年8月創下的階段性高點,A股已下跌33.21%,而日經指數、英國富時100、標普S&P 500指數等都創下了階段性新高。

零售總額和工業產值雙雙創近年低點

據人民銀行數據,2月份新貸款下跌至6200億元人民幣(996億美元),低於接受彭博社調查之28位分析師中27位的估計。

再者,中共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2013年頭兩個月的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上升了12.3%,比市場最悲觀的預期13.8%還要低,是2004年以來同期增幅最低數據。工業增加值上升了9.9%,於市場預期的10.6%,是2009年以來最差數據。

為了平滑中國新年因素造成的影響,中共統計局並未單列1月和2月的零售總額與工業增加值資料。

另一方面,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3.2%,升幅高於1月份的2%,並創下去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2月份食品價格上升了6%。

GDP經濟增速已挑戰7%

日前中共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訂下今年中國GDP增長目標為7.5%;CPI漲幅應控制在3.5%左右;預計2013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5%。然而,今年以來陸續出爐的數據頗令人失望。

中國2012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8%,創13年內最低水準。此前除了2012年第四季度GDP較上年同期增長幅度上揚外,已連續7個季度同比增速下滑的局面。

野村(Nomura)分析師張智威表示,中國潛在經濟增速已經降至7%-7.5%,甚至更低。

中國房地產市場過熱 調控政策出臺

由於房價大幅攀升,中共政府已在本月早些時候出臺了房地產調控新政,承諾嚴格執行出售自有住房按轉讓差價所得的20%所得稅,以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

中國1-2月份商品房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加77.6%,與此同時信貸也在迅速增長。中共領導人再三表示,政府的一項首要任務是防止房市泡沫再度膨脹。因此,如果上述趨勢持續,將加大央行收緊政策的壓力。

進口增長下滑 對復甦普遍質疑

中國2月份進口同比下滑15.2%,降幅大於華爾街預期的下滑8%。1月和2月的資料加起來,中國進口同比增長5%,稍微高於去年4季度的+2.7%。進口增長的快速下跌,進一步增加了對中國經濟復甦的普遍質疑。很多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量增長都出現了下滑。

中國2月出口增長21.8%,大幅好於預期的8.1%,但是很大程度原因不明。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都沒有錄得來自中國進口的大幅上升。而且與同是出口型的臺灣和韓國經濟資料相矛盾,臺灣和韓國同期的出口資料並沒有改善。

滙豐和官方兩大PMI指數令人失望

中共官方二月份製造業採購經濟指數(PMI)報50.1,前值為50.4,已連續三個月下降。匯豐PMI估值為50.4,結束了連續5個月回升勢頭,並創下4個月以來的低點。兩大指標佐證了中國經濟在連續幾個月回升後,出現放緩的可能性增大。

2月份官方PMI值最大特點是綜合指標和主要分項指標呈現普遍回落態勢。這種狀況充分說明,一些製造業市場需求開始下降;製造業原材料庫存量由升轉降,企業生產積極性下降,對未來信心不足;企業開工不足,用工量減少;原材料供應商供貨時間與上月相比有所放慢。

更需重視的是,反映製造業外貿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3,比上月下降1.2個點,連續2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下。外需持續不景氣,接連下降,已經對中國經濟構成不小壓力。

畢竟,中國經濟企穩的基礎還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