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50年來首次解禁 緬甸民營日報上路

【大紀元2013年03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在實施近50年的報禁之後,緬甸在4月1日走向第一個開放發行民營日報的日子,共有16個新聞週刊獲准每日發行,但新聞的自由度、對緬甸民主發展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緬甸舊法只准許民營報刊發行週報。自4月1日起,16份新聞週報獲准成為日報,其中包括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所屬全國民主聯盟(NLD)發行的《民主浪潮日報》(D-Wave)。

上台2年的緬甸文人政府,今年初取消審查制,以及約3萬個網站的使用限制,開放民眾上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不受限地瀏覽有敏感政治內容的文章。不過對90%人口沒有銀行帳戶的緬甸來說,上網普及率還不高,報紙在未來可能帶來更深遠的影響。

《民主浪潮日報》的編輯部在網路開放時已試著打破不能每天出版的限制,在臉書上即時更新新聞。臉書上刊登了近日緬甸公共動亂的新聞,並有數百名網友回應或給予「讚」的肯定。

對渴求資訊的緬甸民眾來說,解除報禁將帶來新的體驗。律師塔溫(Htay Win)對法新社表示:「我認為日報出現時,將更有能力帶領及教育群眾。」

此外,美聯社及日本放送協會(NHK)也成為首批長駐緬甸的國際媒體。緬甸新聞部30日通知美聯社,准許他們在仰光開設一個全面的辦公室。在軍政府執政期間,僅有中國大陸的新華社和《光明日報》獲准長駐緬甸。

緬甸當局自軍政府時代限制媒體出版業,民間要求解除報禁的呼聲由來已久,過去,一些敏感議題只能透過口語流傳。

BBC報導,緬甸內閣1月24日決定正式結束自1964年開始的新聞審查機制,預計在信息與公共關係部下成立「版權與註冊局」。議會正在討論制定新聞法,目前由新成立的過渡機構新聞委員會負責監管媒體。新的新聞法會不會限制報導,還有待觀察。

此外,報紙出版作業龐雜,需要極大的人力與財力,緬甸的記者素質、印刷流程等出版機制再次受到考驗。民營報紙還需要找到讀者,維繫正常營收,才能打破國營媒體壟斷的局面。

(責任編輯:畢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