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加拿大公司擬賠償孟加拉塌樓死難者

消費者購物良心漸起 追求伪造廉價時尚商品受抨擊

【大紀元2013年05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綜合報導)近日,加拿大連鎖巨頭Loblaw公司發言人亨特(Julija Hunter)女士表示,公司將為上週三倒塌的為Loblaw旗下服裝品牌Joe Fresh生產服裝的一家孟加拉製衣廠罹難者和受難者家屬提供賠償,賠償計劃目前還在討論中,但公司一定會盡最大可能提供最好和最有意義的賠償。同時,加拿大消費者稱,願意多了解所購商品的來源,在道義上不買這些工廠的服裝。

  

據悉,該成衣廠共僱傭3122名工人,月工資僅38加元,截止目前,已證實2500人倖存,至少 382名工人死亡,隨著救援工作進一步展開,死亡人數預計還會持續上升。

西方零售商應施壓改善血汗工廠生產條件

週三加拿大零售協會(RCC)召開零售商緊急會議,Loblaw公司也列席會議,共同討論第三世界血汗工廠問題,加拿大Sears公司、沃爾瑪和Reitman等RCC會員據信也參加了會議,但Loblaw是目前唯一公開承認在該倒塌成衣廠有產品線的加拿大公司。

  

事故發生後,Loblaw公司很快就對事故受難者表示慰問,並表示正與其他成衣零售商合作提供援助與物資救援,同時派出高級代表前往孟加拉會見當地地方官員,討論事故原因,找出辦法確保安全工作條件,推動產業內長期改革,幫助預防類似災難性事故;在該成衣廠有產品線的英國主要零售商Primark本週一也宣布,會為受難者提供賠償和緊急食品援助。

  

皇后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湯姆斯(Tandy Thomas)表示,像Loblaw和Primark這樣的西方零售商必須帶頭幫助改善發展中國家生產條件,因為只有他們才有這樣的影響力,事實證明西方公司的這種壓力有時比地方政府行動措施還有效。

追求伪造廉價時尚商品受抨擊

鑒於孟加拉國服裝廠災禍頻發,工人喪生事件屢見於報端,引發對盲目追求廉價品牌產品趨勢進行道義上的抨擊。偽造品牌也受到猛烈抨擊,稱偽造商品不道德,是非法行為,甚至是恐怖主義。《國家郵報》報導稱:「偽造品需要對美國失去75萬個工作負責,也威脅到全球健康與安全。」

對仿造品的消費也受到指責。評論說:「對偽造品的消費需要,助長了這種非法交易。」品牌評論警告,「偽造的手袋大多出產於使用兒童工的血汗工廠。」

「又要看起來時尚,又要價錢便宜」,有種想法的人帶動了偽造商品業的發展。要知道,那些時裝血汗工廠的工人,被迫擠在像牲口棚式的工作間,縫著假的Gucci時裝,他們就是在滿足那些「既要好看,又要便宜」這種不切實際的人的願望。

消費者良心購物意識漸起

事故發生後,引起人們對這些為全球著名品牌生產服裝的工人生產條件的關注,如多倫多市中心Eaton Centre購物中心一些顧客就表示,現在對所購買產品有了更多關注和意識。

  

一位男士表示,自己在家和妻子女兒談論了此事,並談到在對待第三世界工人生產條件方面作為消費者該如何做的問題;另一位女士表示,在聽到朋友描述海外工人生產條件後,自己從3年前就開始注意良心購物,思考思考再決定是否購買。

據CP24報導,24歲的爾布(Natalie Erb)表示,她至少每周都到Joe Fresh買衣服,從瑜伽服到上班服差不多所有的衣服都在Joe Fresh買。但聽到Joe Fresh是在孟加拉國生產時,她說:「我從未做過調查,不知道這些服裝是在哪裏生產的。現在,我對這家公司很失望。」

工人權利組織的負責人諾瓦(Scott Nova)表示:「你可以買在加拿大和美國生產的產品,你可以買很多在較好的生產環境下生產的產品。但是99.9%的廉價商品是血汗工廠生產的。」

據Ipsos Reid 於2012年的調查顯示,79%的加拿大人希望「想辦法知道他們所購買的商品從哪裏來,以及如何製造」。專家建議,消費者多作調查,比如上Godguide.com網站,上面有商品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