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美國企業海外盈利創新高 卻避稅不匯回國

【大紀元2013年0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根據一項最新報告,美國大型跨國企業去年海外盈利增長15%,達1.9萬億(兆)美元,創歷史新高。美國稅法一般允許企業只要海外盈利不匯回美國,可不為這些盈利納稅。

據審計研究機構Audit Analytics稱,過去5年時間裏,美國跨國企業海外盈利已增長70%。但卻未多繳稅。相反地,他們利用美國稅法漏洞規避繳稅,而沒有運用這部分資金支付股息、回購股票,或在美國進行投資。

GE海外盈利1080億美元用於海外再投資 美企業中稱冠

Audit Analytics審計分析研究主任惠倫(Don Whalen)稱,「如果將這些資金用在美國,將為美國經濟帶來益處。但此時此刻,卻越來越多的海外盈餘用於其他地區。」

依美國稅法,若管理階層計劃保留海外盈餘,為將來再用於投資海外,即可不用申報納稅。因此,許多企業將海外子公司的利潤和資產最大化。同時為了避稅,這些企業通過將專利和特許權轉至海外子公司名下的方式,向海外轉移更多利潤。

據Audit Analytics分析,這些海外避稅企業中,通用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海外再投資最高,其約1,080億美元的海外盈利無限期的用於海外再投資。緊跟其後的是輝瑞(Pfizer Inc.)的730億美元。

美國企業海外盈利課稅法 業界政界多歧見

許多企業表示,如果這些盈利匯回國內得以免稅,他們會匯回海外盈利。他們支援所謂的「屬地稅法」,僅對在美國境內的盈利繳交稅額,海外大多或全部盈利則免向美國繳稅。支持者稱,此制度不僅讓美國企業在全球更具競爭力,還鼓勵在美國進行更多投資,包括增加僱人。但這些建議並未獲得美國當局的更多回應。

目前,美國企業界一直在遊說國會通過一項新法律,讓他們繳納很少或不追溯過往盈利稅額,甚或是一次性的「免稅」,將海外盈利匯回美國。

大多數民主黨人士反對海外盈利「免稅」。有研究顯示,前總統布什制定的海外盈利匯回國內免稅政策,企業並未將匯回的資金廣泛用於聘僱或資本投資。

有人甚至主張廢除海外盈利免稅的延滯納稅法,但在修法進程上一直進展不大。

像電腦巨擘蘋果等一些美國企業已經在國內發債籌資,而不是把海外資金匯回國。

為避稅節稅 蘋果等企業寧可國內發債籌資

蘋果上週而是通過發行170億債券募集資金來支付給股東,而不是將海外1020億美元現金儲備匯回國內。因此避開了最高90億美元的潛在稅額。

國際稅務專家菲利浦(Kevin Phillips)表示,「蘋果公司通過發行債券能夠省下大筆稅款,要比將資金匯回美國划算得多。每年蘋果都能夠因此減免1億美元左右的稅款。」

穆迪分析師Gerald Granovsky表示,「如果假設法定公司稅率為35%,基於現在有的數據計算,在美國募集170億美元的資金需要從海外匯回260億美元。相比之下,蘋果公司的選擇當然更具有吸引力。」

蘋果公司對此拒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