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研究:美國駕車潮現象逐漸式微

【大紀元2013年05月16日訊】油價高漲、經濟疲弱、世代交替因素作用,現在美國人開汽車的已比過去少許多。週二(14日)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美國持續了60年的「駕車潮」現象已經漸漸式微。

愛車的「嬰兒潮」世代漸逝

手機、平板電腦成為年輕人形象表徵

美國公益研究聯盟(PIRG)及前沿聯盟(Frontier Group)研究報告顯示,美國用路人未來將進一步減少。因為現在正處於10幾至30幾歲的「千禧世代」都搬到大城市、仰賴大眾交通工具。而喜愛駕車樂趣的「嬰兒潮世代」則逐漸老去,也減少開車時間。

現在20歲上下的美國年輕人,已不再將汽車當做個人形象的表徵,而改成擁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通訊產品。主要汽車製造商如通用、福特、豐田等,可能需要重新設計車款,才能更吸引看重科技的年輕世代。

美國人均用路里程數一直下滑

路透社報導,研究報告指出,16至34歲年齡層在2009年的用路哩程數比2001年下降了23%,是在各年齡層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此報告的共同作者、PIRG分析師Phineas Baxandall認為這是非常明顯的變化。從2004年起,美國人均用路哩程數就一直處於下滑。

從車主擁有的汽車輛數來看,從2006年的平均每位車主擁有1.24輛車的歷史高點後,至今已下降了4%,顯示相同趨勢。符合美國法定駕車年齡並考取駕照的比例,則從1990年歷史高點的90%,下降至2011年的86%,是為30年來最低點。

油價高漲後 改變生活型態

而在2002至2011年間,經通膨調整的汽油價格則漲了1倍。短期來看,上漲的汽油價格會使人們盡量避免開車至遠方出遊;長期而言,昂貴油價會使人們考慮住得離工作地點更近,或購買省油車款,以免被駕車所需的支出拖累。

Frontier Group政策分析師Tony Dutzik指出,聯邦政府與某些州政府無視於對用路規劃的預估已經過時,仍繼續籌集公路建設資金。運輸系統建設動輒牽涉數百億美元資金,正確的預估就更加重要。

不過非營利組織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首席經濟學家Sean McAlinden則不贊同報告的看法。McAlinden認為,30歲以下年齡層不買新車,主要是財務方面的問題,等經濟復甦之後,千禧世代購買汽車的情形就會與其他世代相同。

單車、大眾交通工具愈來愈受歡迎

研究還發現,單車、步行、輕軌電車等其它交通方式在近年愈來愈受歡迎。2011年美國人使用大眾交通工具旅行的比例,較2005年成長了10%。

例如,紐約市5月起推行單車共享計劃。在曼哈頓與布魯克林區設置600個單車車站,提供10萬輛單車,供旅客和單車族市民使用。

(責任編輯:王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