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權

外電:中共一胎化後遺症 「失獨」父母痛訴

【大紀元2013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2007年曲笛(音譯)赴美攻讀博士的時候,其母確信她會回國。25嵗的曲笛主修數學專業,夢想有一天能回到她的家鄉遼寧當大學教授。獲得一個海外學位是她獲得教職的最後一步。但她再也沒能回去。

《大西洋月刊》報導,曲笛的母親蔣女士說曲笛在内華達大學雷諾分校讀書時,她和女兒天天都在中國的即時聊天軟件QQ上聊天。2008年5月的一天,蔣女士卻找不到她的女兒。她匆忙間找到了曲笛的朋友。這名友人雖然已經在學校辦公室看到了曲笛的死訊,但是不願意告訴蔣女士,而是把這事推給了當地警察。警察通過一名譯員打電話給蔣女士,但她卻不願意接電話。她請一名親戚去確認那個她不忍聽聞的消息:她唯一的孩子在從大峽谷回家的路上同另外兩人在一起車禍中喪生。

蔣女士抽泣不能自已,說:「全完了。我從來沒有害怕過困難,因爲我們有個孩子,她是我們的希望。現在什麽對我們來説都沒有意義了。」

59嵗的蔣女士1983年生下曲笛。中共的計劃生育政策1980年生效,因此她是第一代受到該政策影響的中國家長。蔣在本溪一家國營鋼鐵廠擔任文員。那裡計劃生育的執行非常嚴厲。她在生完孩子之後,如果沒有放置節育環的證明,便不被允許回來工作。

她從來沒有想過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生第二胎。但她聽説過有些人寧願付罰款(通常幾千美元)也要生。蔣女士曾經堅信政府的話:國家的富強取決於控制人口。但是,她内心深處知道他們在冒險。在充滿不確定的人生中,她和她的丈夫只下了一注。她說:「我覺得我就像一個戰場上的士兵。雖然前面有槍林彈雨,也得向前衝。」

「失獨」是指父母喪失了他們唯一的子女。現在在中國有將近一百萬這樣的「失獨」家庭,每年還在以76,000戶的速度遞增。但人口學者說這只是真正問題的開始:因爲計劃生育政策從大城市蔓延到全國各個角落,中國獨生子女家庭的比率在過去三十年中暴增。

2005年中共人口普查顯示,中國只有2.1億獨生子女,大部分屬於兒童。在25到29嵗(1976到1980年出生)年齡組中,只有15%是獨生子女。但25年後出生的一代人中,獨生子女比率將近翻了四番。

威斯康星大學學者易富賢曾經寫過一本名為《大國空巢》的書,講述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危害。他說:「將來,幾千萬中國人將受到『失獨』的影響。父母們會失去希望。他們年老時,沒有人會照顧他們。因爲每個獨生子女都面臨這樣的風險,每個獨生子女家庭都進退兩難。」

中共當局給獨生子女家庭提供的社會保障網漏洞百出。「失獨」家庭十年前才大量出現。那時第一代受到計劃生育影響的父母已經過了生育年齡,中共政權卻行動遲緩,無法幫助他們。

2000年中共全國人大開始實施《人口和計劃生育法》,明令地方政府給予那些家中獨生子女在事故中受傷或喪生,而父母沒有領養或再生育的家庭以「必要的補償」。但是,中共政府既沒有説明多少補償合適,也沒有説明其在補償案中的角色。在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開管理它們的預算。因此,因爲中央政府未能説明其對失獨家庭的責任,失獨父母只能聽任地方政府擺佈。地方政府通常會根據其財政狀況來補償,而不是根據失獨家庭的需要。

由於補償法令含糊其詞,在蔣女士的案子裡,當地政府在其女去世後沒有給她任何補償。2007年中共政府又下達了一道命令,公佈了此類補償的最低限額為每月16美元。但當地計劃生育辦公室直到2010年才開始給蔣女士發撫恤金。

蔣女士在得知愛女死訊之後頭髮一夜之間全白了。她說:「我們聽了政府的話。如果只生一個孩子能帶來經濟繁榮,他們爲什麽就不能拿出一點錢來補償我們的損失呢?他們不能只收紅利吧,對不對?」

在中國,退休金系統不發達。父母甚至祖父母都得在他們退休之後依靠他們的子孫。因此,失去獨生子女的經濟後果是毀滅性的。那微薄的撫恤金是失獨家庭所能領到的唯一補償,但現在只適用於10個省市,只能覆蓋失獨家庭的六分之一。金額從16美元到130美元不等。蔣女士和她的丈夫每月領到22美元。

但是金錢並不是蔣女士的首要考慮。她更想要中共認識到她和其他失獨父母為這個國家做出了犧牲,就像犧牲士兵的家庭一樣。但是,中國社會對待兩種家庭迥然不同。軍烈屬可以享受購物折扣以及申請國家救濟房的優先權。但是失獨家庭一個也沒有。當蔣女士為得到超市打折而申請信用卡的時候,銀行職員告訴她,因為她已經退休,她最好使用其子女的附屬卡。蔣女士每天花9到10個小時同其他失獨父母交談。

蔣女士說:「我們為整個社會犧牲。我們是中國公民,中共的政策對我們有嚴重後果。政府應該負更多的責任。」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