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大陸各地房企瘋狂搶地 多城「地王」頻現

【大紀元2013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在據稱「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之下,大陸各地房企瘋狂搶地,有北京房企46億元在上海拿得地王。有消息稱,面對繼續調控的房產稅,中共地方政府消極面對。有專家表示,通脹的壓力變大,未來中國的房價還會再漲。

5月大陸地王頻現 樓市再面臨房價高預期衝擊

進入5月份,大陸土地市場普遍升溫,廣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均出現了區域土地價格的新高。整體樓市在「國五條」落地力度低於預期的情況下,購房者、開發商對市場的判斷再次出現明顯的一致看漲,樓市調控再次面臨房價高預期的衝擊。

5月22日,北京大興區三宗經營性土地公開掛牌出讓,成交金額達到35.22億元,為5月份北京單日賣地最高。

5月23日,廣州白雲區沙太路梅花園宅地佳兆業地產,以約8億元、配建19,600平方米保障房的價格競得。剔除配建面積,樓面地價約2.4萬元/平方米。同日,越秀地產旗下的廣州城建開發南沙房地產有限公司以24.6億元、配建42,000平方米保障房的價格,競得海珠區一臨江地塊,剔除保障房後的樓面地價,達到3.5萬元/平方米。

同在5月,長沙金融生態區的一幅商住地塊也拍出了樓面地價4913元/平方米的高價,溢價率44.3%,成為了長沙年內新總價地王。

在號稱「史上最嚴厲的政策」調控環境下房地產商卻在「搶地」,這不禁令人們為地價上漲帶來房價的水漲船高而憂心。

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周忻直言,房地產前景已明晰得無話可說。每個開發商的行為都證明他們對未來的判斷很「心知肚明」,未來房地產是應該不會差。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分析,各地落實「國五條」細則落地政策無力度,導致房地產整體市場依然在延續之前的高溫熱度。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性依然非常大,上海、蘇州等城市均有大規模的推地現象。

大陸財經評論人士張鴻表示,如果外匯儲備越來越多,那央行發的人民幣就越來越多,這樣人民幣就可能發多了,通脹的壓力就會變大。所以陸續這幾年,有很多專家寫論文稱,只要看到外匯儲備的量,他就知道未來中國房價還會再漲。

地方消極應對房產稅 稱不如多賣出幾套房划算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江蘇省地稅局和南京市地稅局辦公室官員表示,地方政府對推進房產稅並不積極。一方面是體制因素,因為目前稅制仍是大集中制,是否要開徵一個新稅種的權力在中央。另一方面,開徵房產稅顯然對地方樓市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從地方政府角度而言,即使作為房產稅第二批的試點,其所能得到的直接稅收並不大。在此前上海和重慶的試點公佈的有限數據便是證明。江蘇省財政廳科研所的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即使房產稅直接作為地方稅種,以南京而言,這個比例很小,還不如在現有的市場條件下多賣出幾套房子划算。

北京房企在滬46億拿地王 註冊資金僅千萬

2012年9月成立的北京福潤天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註冊資金僅1000萬元。5月29日,該公司以46億元價格競得上海新華路街道71街坊地塊,折合樓面價29,229元/每平方米,溢價率達57%。刷新上海今年的總價地王記錄。據悉,這是上海5月份單月第8個地王。

有分析人士認為,福潤天成成立不到一年註冊資金只有1000萬元,卻用46億元拿地,說明動用的大部份是外部資金,如果其中銀行貸款、發行信託等方式占比較高,那麼不良後果很明顯,一是推高樓市價格,致房地產泡沫更加膨脹;二是一旦資金鏈斷裂,那麼就會拖累很大範圍金融領域。

中原地產上海研究總監宋會雍認為,該區域目前開發的寫字樓價格在5萬元/平方米左右,未來可能攀昇至6萬元/平方米。福潤房產背景的不明朗,無疑給上海新「地王」的開發前景帶來一絲隱憂。

據公開數據顯示,今年3月,多家房企積極從海外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掀起融資高潮,累計融資金額超過400億元。同時,協信等6家房企準備在香港上市。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