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萬象

交際心理的主要特徵

交際心理既然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作用、相互聯繫的產物,這就決定了它的性質,以及由此帶來的十分明顯的特徵。它的主要特徵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鮮明的主體意識

  交際心理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心理上的作用形成的,因而它必然帶有極為鮮明的主體意識,具有交際者獨特的個性特點。

  我們應當承認,一切交際方式,諸如觀察、探知、詢問、論辯,都離不開人本身,就是由具體的人進行的。而人們的交際,合作或撞擊,總有其既定目標,總是圍繞著某一基本點發生的。也就是說,個人的地位和經歷,原定的方向和追求,制約著他的行動,形成了他的心理定勢。小本經營和做批發生意者,決不會採取同一方式去處理自己的商品,小本經營者不能不考慮自己的本小利微而謹慎從事,而做批發生意者則會大手大腳,表現出驚人的膽量。在交際活動中,個人的心理能力,個人的作用,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巴倫德對此作了非常精闢的闡述,他把兩個人參與交際的作用概括為6個方面:(1)怎樣看待自己;(2)怎樣評估對方;(3)如何揣測對方對你的看法;(4)對方怎樣看待他自己;(5)對方怎樣看待你;(6)對方如何評價你對他(她)的看法。

  我們從巴倫德的概括中可以看出:構成交際關係的雙方,都存在著如何認識自己、如何揣測和對待對方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經過認真的調查和思考,最後形成一個鮮明的觀點。觀點的形成,就是主體意識的確定,是制約行為的內定法則。如果觀點模糊,主體意識就會淡化,勢必影響交際心理的健康發展。只有具備了鮮明的主體意識,才能形成健康的交際心理,才能在交際活動中取得積極的效果。

2.心理的兼容性

  個體心理雖是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但並不意味著眾多的個體心理都一樣,即使是同一事物擺在兩個人的面前,也不可能有一致的反應,因為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應浸潤著個人的觀點、經歷和情感。每個人都有一個天地,都有著不同的心境。

  然而客觀事物的變異性,又會引起個體心理的發展變化。世界上沒有永恆不變的客體,同樣的,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保持童心。交際活動的開展,外部信息的不斷輸入,人們的心理會隨之引起變動,不可能停留在原有狀態上。有人說,兩個人進行交際活動,本來每個人只有一個想法,但是交際的結果,不是一加一等於二,而是一加一等於四(每個人都有兩個想法),甚至會浮想聯翩,舉一反三。假如同更多人進行交際,那麼獲得的內容就更加豐富多彩了。這就是交際心理的兼容作用。經過整合後的辯證兼容,才能具有更加敏捷的思維,提高識別能力,為以後的交際活動卓有成效的進行創造極為有力的理論依據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3.極強的調整自身的能力

  交際心理一經產生,便具有影響人的多方面活動的作用,甚至會制約人的交際行為方式。因為就個人意識來講,不光是由客觀因素所決定,它還反作用於客觀因素。比如對信息的反饋,人們總是從自己的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出發,根據自己的目的,作出有選擇的反應,並對它進行重新組合和改造,使之超越現實,成為一種新映像。世界之所以能被改造和創造,正是因為人具有這種創造意識和主觀能動性。

  創造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改造自己,不斷地調整自己,使自己的交際心理和交際行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有目的進行交際,往往也會遇到較為複雜的情況,例如交際對象的不同,交際方式和交際策略的失效,迫使我們必須作新的選擇。這就必須加強對自身心理、行為的控制與調節,起動還是制止,前進還是轉向,加速還是減速,都必須進行合理的調整,以實現與交際目的協調一致。這種抉擇過程,正是實行調整的過程,也是有力地實現交際目的的過程。交際心理就是這種無數抉擇過程的整合。

4.交際心理的層次遞進性

  交際活動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決定了交際心理的層次遞進性。任何事物都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儘管這種發展是複雜的、曲折的。交際心理也是這樣。人的社會交際意識所以具有層次遞進性,這是因為:首先,作為交際的主體,在實際交際活動中擔任的角色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人在不同場合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即使在同一場合,由於對像不同,也可以充當不同的角色。其次從交際需要而言,其層次遞進性也是顯而易見的。人們有各種各樣的需要,總的來說不外乎兩種需要,一是生理需要,一是社會性需要。生理需要是低層次需要,而最高層次的需要則是社會性需要,即人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地施展自己的抱負,以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社會性需要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層次,即使在同一層次的交際中,也有深淺寬窄的不同。由此可見,交際心理的層次遞進性是隨著交際活動的逐步深入而逐漸變化的。

文章來源:大學生家園www.dxs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