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萬象

CNN:天坑噩夢 山東濟寧年損失2千萬平方米

【大紀元2013年07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淑貞編譯報導)山東濟寧市是中國出名的「煤炭城市」,其豐富的礦藏幫助點燃了中國這個世界上最耗能源國家的夜空,但這裡的土地富含的卻是蜂窩狀的煤礦,它會形成巨大的天坑,迫使每年數千個家庭無法居住。

美國有線電視CNN報導,在這個低窪地區,大多數天坑很快就會滿水。今年初該市前市長李廣生告訴當地《齊魯周報》說:「恐怕這個城市會變成東方的威尼斯。」

當地居民肖國強(音譯)在他居住的村莊建立了一個新的二層磚房,四個月後,他驚恐地發現客廳的牆上有巨大的裂縫。在看過他家鄰村的下沉,肖意識到他長期的擔憂應驗了。目前被迫從四代家人居住的土地搬走的肖說:「我知道這一天即將來臨,但我沒想到這麼快就發生了。」

十年前,肖居住的地方是中國北方平原充滿活力的農業社區。濟寧市國土資源局的資料顯示,天坑一年吞噬了2,000萬平方米(7.7平方英里)的土地,並在過去的十年當中,估計迫使10萬人離開,其中大部分是農民和他們的家庭。

煤礦曾是福音 如今造就天坑

當該地區的煤礦在1960年代被發現時,它被證明是當地經濟的一大福音。國營的兗礦集團有限公司(YanKaung Group Ltd)從當地的煤炭企業成長為上市的能源巨頭跨國公司,這個城鎮每兩個工人中大約就有一個為其所雇用。

當地一家煤炭公司的僱員孟領軍(音譯)說,記得在30年前這個城市是一個經濟不發達的荒僻處,「在我年輕的時候,全鎮沒有任何一家工廠、購物中心,或火車站。現在我們是在華北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但是,這個繁榮的得到卻付出了代價。每一天,孟在上班途中會經過數百個天坑。就像許多城市的居民一樣,他認為,要全市退出利潤豐厚的煤炭業務為時已晚了。我們如果沒有煤炭公司,就什麼都沒有了。所有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挖掘煤礦和修復天坑。

當地官員的解決方案

因問題敏感而要求匿名的另一個地方官員說:「天坑的問題比放棄一個村莊及填補天坑要複雜得多。許多深的天坑已下沉超過10年了。你不知道處理他們的正確時間。」

近年來,當地官員嘗試了幾個解決天坑的創意性方案,把漏洞轉變成水的主題公園、釣魚池塘和湖泊。有一個已經變成濕地公園,是北方城市觀鳥的主要場所;另一個現在是用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的養殖魚池。

但是,超過50%的塌陷地是被拋棄的,往往是污染,且散發出刺鼻的氣味。政府官員韓希眾(音譯)表示:「來自中央政府修復天坑的資金只能勉強支付費用。」

韓說,中國的煤礦塌陷賠償法(Mine Subsidence Compensation Act)雖明定煤炭公司應該支付流離失所的居民多少損害賠償,但它沒有考慮到隨之而來的問題。

從塌陷區中被移除的社區在他們搬遷到新地方時,仍然需要政府的支助。但當地政府的天坑研究人員顧梅(音譯)聲稱,政府對解決這個問題做得很差。顧說:「地方政府不會考慮填補天坑。想想吧,如果你可以輕鬆地把被水淹沒下陷的地區變成為一個水上樂園,你會煞費苦心,修復土地嗎?」

此外,也可用新土壤補洞,但每平方米挖一個洞,並把新的土壤填入,至少要花15美元。肖國強估計,村民每平方米只從煤炭公司得到5美元的補償。

天坑衍生的其他問題

濟寧市國土資源局預測到2090年,與洛杉磯一樣大小的這個城市的三分之一會落入地下,並估計有500萬人會因此而被迫離開該地區。這些數字使顧梅擔心地說,遷移的緊張局勢可能會導致社會的動盪。她說:「有些地區的學校有許多學生遷移到其他地區,學校教室有一半是空的。」

此外,村民們被迫搬到無法自己養豬或種菜的家,也增加了生活的負擔。對於肖國強來說,搬到新家已經打擊到他們家的晚餐,因為他們不再可以自己養豬或自己種菜。肖說:「豬肉價格上漲,我們買不起。吃新鮮的蔬菜和肉類,以前從來就不是個問題,因為我們種植和繁殖我們想吃的東西。」

另一位村民則表示,在新的居家地區缺乏工作。在一條街經營麵攤的孔健(音譯)說:「我們的新家距離最近的城鎮有20英里(32.1公里)。對於我們來說,這很難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肖說:「年輕人湧向更大的城市,尋找工廠的工作。那些留下來從事的是像經營麵館一樣的小企業。但是,對於下一代,沒有人知道如何耕種。」

在談到他的老村時,現年50歲的肖相當激動地說:「當我變老時,我對於老村懷舊的感覺變得更加強大。我儘量不去想它,把它是一個湖泊及村里的事實放在我的記憶中。」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