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金融危機後首見 美歐日貢獻全球經濟超新興體

【大紀元2013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程木蘭綜合報導)據數據顯示,自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首見美國、歐洲和日本發達經濟體對全球經濟貢獻率超過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這一轉變可能重塑全球資本流動格局。倚重新興市場的跨國企業將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倚賴中國市場的企業與發展中國家。

橋水聯合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編制數據,全球經濟總規模74萬億(兆)美元,今年預計新增約2.4萬億(兆)美元的經濟產出中,其中日本、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貢獻率約為60%,其餘來自新興市場。

日本經濟復興是轉變的動力之一,美國經濟實現了極溫和但穩定的增長。同時,預計本週公佈的歐洲數據也將小幅擴張。

形成對比的是,新興經濟體的「四金磚」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國,經濟政治等問題纏身,已無力維持近年來較高的經濟增速。

「問題根源出在中國」

生產製造和採礦的帶式運輸機產品Flexible Steel Lacing Co.首席執行長Richard White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稱,全球經濟的放緩幅度超出了預期。他說:「問題根源似乎在中國。」中國礦產需求曾經推動澳大利亞、南非和南美礦業的發展。

另外,如德國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Adidas AG)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收入增長6%,遠低於2012年和2011年同期19%和38%的增速。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編制的一個綜合經濟指標顯示,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的這一指標處於擴張區。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衡量GDP增速的一個先行指標。新興經濟體沒有直接自發達國家的改善中受益,新興市場PMI降至2009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這輪經濟復甦 不仰賴海外

近年來美國消費者需求相對溫和,對海外商品需求增長放緩。因此,長期倚靠發達國家來支撐增長的中國大量出口貿易模式,可能無法再繼續下去。

此外,美國這輪經濟擴張部分受到了其國內能源生產的提振,帶動了美國自產設備的需求。而且薪資增長停滯,中國等競爭對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相對下降。

倚賴中國經濟的新興國家受害大

拉丁美洲最大經濟體巴西的經濟增長陷入停滯,就在一定程度上歸咎於中國對鐵礦石和煤炭等產品的需求減弱。巴西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約為1%,而 2010年高達7.5%。過去兩年巴西貨幣嚴重貶值,令通貨膨脹上升的擔憂加劇。6月份,至少有100萬抗議者走上街頭,凸現了民眾對經濟放緩的焦慮。

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也因為中國經濟放緩受到衝擊,這主要是因為印尼的煤炭和棕櫚油出口受到打擊。該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5.9%,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責任編輯:王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