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樂

真正的大唐遺音——何家營鼓樂

何家營是我的故鄉,位於西安城南11公里處的神禾原畔,潏水之濱,相傳這是唐代郭子儀將軍的偏將何昌期將軍的營寨和莊園舊址,何家營鼓樂社最早就是由他建立的,從此鼓樂世代相傳,何家營便成為了中外有名的「鼓樂之鄉」。

何家營鼓樂屬西安鼓樂道、僧、俗三大流派之一的俗派,是一種吹奏樂與鑼鼓樂融合在一起的大型合奏,民間稱「細樂」。它起源於隋唐,歷經宋、元、明、清,至今仍然相對完整的保存著較為傳統的演奏形式、結構、樂器、曲牌和譜式;在樂曲的演奏風格和特點上,即保留了宮廷音樂典雅清幽的特點又帶有民間音樂古樸渾厚的風格,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一份極其重要的遺產。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宗教、音樂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

《宮樂圖》局部-吹笙仕女

鼓樂的樂器分為旋律樂器和節奏樂器:旋律樂器主要有笛、笙、管、方匣子、雙雲鑼五種,以笛為主奏樂器。節奏樂器主要有:六種鼓(即座鼓、戰鼓、樂鼓、獨鼓、單面鼓、高把鼓)、六種鐃鈸(即大鐃、小鐃、川鉸、小鈸、蘇鐃、蘇鉸);七種鑼( 即大鑼、鉤鑼、馬鑼、供鑼、小吊鑼、單雲鑼、三星鑼);另外還有大小木梆、木魚、摔子等二十餘種。在演奏方面有「鼓領笛協」的傳統,以及「眾笙群和、以和笛聲」之說。

《宮樂圖》局部-侍女以六板擊節

鼓樂譜全系手抄本,鼓樂的樂譜稱之為「半字譜」,又叫俗字譜,採用工尺譜念唱,口傳心授,學習者要想學會演奏每一首樂曲,都必須首先學會念唱工尺譜,可以說念唱是演奏的基礎,演奏是念唱的延伸,其中「哼哈音」是西安鼓樂中特有的韻腔方式。

鼓樂的演奏形式主要有行樂和坐樂兩種。行樂是行走和站立著演奏的,樂器配置比較簡單,曲調為單牌子的散曲,節奏規律、嚴整。坐樂則是坐著演奏的以多牌子的樂曲與各種打擊樂混合演奏的一種套曲形式。分為六、尺、上、五四個調,稱為四調坐樂。坐樂套曲的結構有又分為花鼓段坐樂全套和八拍鼓段坐樂全套。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清吹

何家營的樂曲流傳下來的有幾百首,如:行樂《番調》、坐樂《群英宴》,以及《杜甫觀花》、雙雲鑼《尺調引令》、花鼓段《霸王鞭》等。這些樂曲有的曲調端莊肅穆、節奏平穩規律;有的曲調悠揚抒情、委婉動聽;而有的則抑揚回蕩、抒情而哀婉。演奏時曲有曲譜、鼓有鼓譜,鼓不隨曲;抑揚頓挫的大鼓高昂時明快清新,低迴時清健有力;銅樂器大鐃鏗鏘有力。曲與鼓、鐃混聲交響,相映成輝,曲鼓並作,氣勢磅礴。此外,還有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歌章《長安城》,又叫《藥王贊》,歌頌了藥王孫思邈在終南山苦練醫術,濟世救人的事蹟。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彈琵琶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局部-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