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扭轉紙媒命運 貝佐斯參一腳

【大紀元8月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6日電)無論是著眼於獲利、虛榮或慈善,新媒體收購舊媒體的例子層出不窮。

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昨天宣布以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成為最新一位踏入印刷媒體業的科技業高層。

「新聞週刊」(Newsweek)雜誌與「新共和」(New Republic)雜誌近幾年來走過類似的途徑,此外科技業投資人也開始創辦「灣區公民」(Bay Citizen)和「德州論壇報」(Texas Tribune)等刊物。

截至目前為止,科技業經營紙媒的紀錄並不亮眼。新聞週刊在歷經多位老闆後收攤,其他交易至今則仍未出現盈利回收。18年來將亞馬遜壯大為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商及雲端伺服器供應商的貝佐斯,如今要肩負起重任,為這家擁有136年歷史卻掙扎圖存的報紙找出可行的商業模式。

數位媒體諮詢機構韋柏媒體集團(Webbmedia Group LLC)執行長韋柏(Amy Webb)受訪指出:「他(貝佐斯)極具創意,對於未來有遠大的想法。科技業和媒體圈之間有很密切的聯結。」

貝佐斯以個人名義從華郵母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Washington Post Co.)買下華盛頓郵報等報紙,與亞馬遜無關。他收購的還包括Express、Gazette Newspapers以及Southern Maryland Newspapers。華盛頓郵報公司將易名,但將保有網路雜誌Slate、TheRoot.com、「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與Kaplan教育分支等其他非報紙資產。

對媒體業新手老闆而言,至今為止要讓舊媒體運作順利始終是一項考驗。新聞週刊近年來數度易主,買家包括已過世的影音設備市場企業家哈曼(Sidney Harman),以及IAC/InteractiveCorp.董事長狄勒(Barry Diller)。由於虧損不止,新聞週刊去年12月出版最後一期紙本雜誌後,改為只在網路上發行,上週再度轉售給「國際財經日報」(IBT Media)母公司IBT Media。

臉書公司(Facebook Inc.)共同創辦人休斯(Chris Hughes)2012年3月買下新共和雜誌多數股權。今年1月,他宣布網站重新改版,並強調這份刊物「不能再僅僅是一份雜誌」。新共和未來也將主辦現場活動及著重於社群媒體,並推出行動與平板電腦應用程式。

曾任記者、現為諮詢機構莫頓研究公司(Morton Research Inc.)總裁的莫頓(John Morton)表示,貝佐斯拿下的是更具影響力的媒體。即使過去5年報紙營收下滑35%,華郵每天銷售報份仍有近50萬,週日更是超過這項數字。

莫頓說:「從總統以降,聯邦政府每個人都讀這份報紙。它在華府市場的確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擁有這種聲望的報紙並不多。」

莫頓指出,報紙還是能夠賺錢,不過更有賺頭的事業很多,貝佐斯和任何人一樣瞭解。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貝佐斯身家接近280億美元。

德州創投家桑頓(John Thornton)2009年自掏腰包超過100萬美元,創辦僅限網路瀏覽的德州論壇報。他受訪表示:「假如他(貝佐斯)主要目標是變得更富有,他或許應該買亞馬遜的股票。貝佐斯體認到,這是他以相當認真的方式,來從事他認為有價值的公共服務。」(譯者:中央社徐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