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薪水倒退16年 專家指服貿將讓臺灣更差

【大紀元2013年09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綜合報導)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23日公布1-7月實質平均薪資4萬6,786元,倒退回16年前薪資水準;8月失業率為4.33%,較7月上升0.08個百分點。對此,專家指臺灣經濟日益惡化,若《服貿協議》再通過,以政治為目的的《服貿協議》,將讓民眾的生活更差。此外,根據最新民調顯示,民眾認為《服貿協議》衝擊大,七成一憂心工作受影響。

主計總處調查,1-7月平均薪資4萬7,881元,較上年同期減少0.3%。扣除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1.13%,1-7月實質平均薪資4萬6,786元,比1998年的4萬7,757元低。此外,8月失業率為4.33%,失業率較7月上升0.08個百分點;8月失業人數為49萬7,000人。

馬政府依賴中共 服貿協議威脅國安

前行政院副院長、新台灣國策智庫董事長吳榮義23日表示,臺灣的悶經濟主因在投資環境惡化,由於近年國內資金大量投資中國,造成臺灣沒有投資機會,特別是政府在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ECFA)之後,情況已日益惡化,現在又與中(共)國簽訂《服貿協議》,若《服貿協議》通過,國內將有約80幾萬中小企業、500萬以上的勞工受到衝擊。

吳榮義認為,馬政府將引進中資當作臺灣經濟困境的解決之道是錯誤的。目前首要需增加國內投資、降低對中(共)國的依賴,這才是解決臺灣經濟問題的經濟戰略。

台大經濟系系主任鄭秀玲表示,中資來臺並非單純商業考量,還夾雜政治戰略。中(共)國不對我開放,卻要我方開放的項目,可分為三類:一、弱勢產業,例如洗衣染色、美容美髮業等。二、攸關我民主自由和個人隱私的服務,例如電腦網路 、廣告、電信服務等。三、危害國安的項目,例如快遞運送、海陸空交通運輸、倉儲服務,以及地質、礦物的勘察等。

鄭秀玲說,在雙方皆開放的項目上,中(共)國還充分利用開放模式的差異蠶食鯨吞,光是印刷業、市場研究、 批發零售業、社會服務等的明顯不對等開放,就將嚴重傷害臺灣的言論自由、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制度。 她質疑,「政府未與相關業者充分溝通,立法院長和委員們事前均不知情。到底是哪些政府高層急於簽此協議,令人費解 ?」

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強調,開放臺商「錢進中國」與全面開放「中資來臺」絕對不是真正的公平;簽署ECFA已造成製造業空洞化,簽署《服貿協議》將造成服務業空洞化,對臺灣影響更大。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天麟說,馬總統的國策顧問郝明義已嚴重警告政府,不要犧牲基本的國家安全與核心價值;遠流文化董事長王榮文也直言,《服貿協議》中(共)國的政治目的遠遠超過經濟目的,「這是一個政治談判,不要用經濟來騙國人。」他呼籲,大家共同維護主權、自由及民主,不要與中共簽訂賣臺的《服貿協議》。

民調:《服貿協議》衝擊大 七成一民眾憂心工作受影響

23日台灣智庫國會政策中心公佈9月份民情調查,有關立法院新會期即將審查的《服貿協議》,數據顯示,高達85.5%的民眾不知道服貿內容。但即使如此,61.6%的民眾認為《服貿協議》對臺灣服務產業衝擊大,且高達70.9%擔心工作因此受到影響,66.5%擔心有越來越多中國人移民台灣。61.4%還認為政府在簽署《服貿協議》時,沒有先考慮人民的利益,更有68.9%認為政府在簽署時,比較重視財團的利益而非中小企業。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