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原瀋陽司法局局長韓廣生評論薄熙來刑期

【大紀元2013年09月24日訊】(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記者錫紅報導)針對薄熙來遭判無期徒刑,居住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原瀋陽司法局局長、公安局副局長韓廣生接受記者採訪,他認為,薄熙來刑期長短並不重要,習近平是要結束薄熙來的政治生命。但同時,薄熙來遭判無期徒刑將社會層面的意識形態進一步撕裂。

記者:薄熙來的判刑下來了,您的第一個反應是甚麼?

韓廣生:第一個反應是,比我們預期的要嚴厲。我最初的預期是二十年。因為數罪並罰應該他是二十年,結果是無期。當然對薄熙來而言,無期或者是二十年,都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差別,因為他知道不會判他死刑。這個無期的刑期出乎我們很多人的預料。包括一些法學家的預料,比方說,著名的法學家江平,他認為也應該是二十年;比如說著名的律師陳有西,他認為在二十年和無期之間。所以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些擁護薄熙來的薄粉們在那替薄熙來鳴冤叫屈。總而言之,這個判決在中國以至於世界上的反響都很大。

記者:那您怎麼來解讀這樣的一個判刑?

韓廣生:這種和很多人的預期比較起來很嚴厲的一種判刑,我覺得是要體現中共中央對薄熙來這類人這種頑固不化、不服、不告饒,你看很多貪官都痛哭流涕,說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以求從寬處理。而薄熙來是頑抗到底的。薄熙來本身不認罪的這種對抗態度,也導致了對他的嚴厲的判決。當然這裡面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警示。表面上公開的警示是說,你不要當貪官,像《人民日報》說的:你要像當和尚一樣當官。但是,更深一層的警示、警告其他官員就是,你不要跟中央分庭抗禮,你不要有政治野心,你不要想逼宮,或者說,搞甚麼類似於政變性質的東西。

記者:那您認為,這個判刑之後,這個事情會就這麼塵埃落定麼?

韓廣生:不會。當然是在大局上已經塵埃落定了,但是還會有一個小小的第二季。也就是說,薄熙來按照他的性格,他一定會上訴的。他是明知道不會有甚麼改變也會上訴。他的用意是,在他的粉絲裡面留下一個頑強不屈,寧死不屈,戰鬥到底的這麼一個印象。但是也沒有甚麼大的看頭了,關鍵就看未來中國的走勢如何。薄熙來個人的命運我覺得就跟其他人類似,過一段時間會減為二十年,再過一段時間,五六年啦,七八年啦,會以有病,保外就醫出來。但是,薄熙來的政治生命是徹底的終結了。

記者:那您認為這個案件對中國社會層面有甚麼影響。

韓廣生:第一個影響是,加大了民眾中分裂和對抗情緒;判決剛剛出來之後,孔慶東就發了一條微博說:按照今天判決的邏輯,強烈要求重新審判以往的貪污腐敗的高官,特別是賣國賊。這個無期的刑期激起了他們更大的仇恨和不滿。這個影響大概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掉。很多官方的媒體他們認為是法制的進步,說不僅要有法制,還要以能夠看得見的方式表現出來。但是這件事我覺得實在體現不出甚麼法制的進步。因為第一,這是一件不得不審判的案子;第二,整個審判過程中貌似透明,實際上也不是很透明;第三,有很多的漏洞、漏罪,沒有追究;第四,公開出來的信息只是一部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應用在薄熙來身上的,還會應用在其他人身上麼?特別是那些普通人身上麼?你說對薄熙來是公開、公正,嚴格依法辦事的。但是對其他的老百姓們,也會這樣麼?不然。剛剛發生的一個甘肅一位16歲的學生,因為在網上發微博質疑縣公安局,被轉發了五百次,就被縣公安局刑拘了。完全是一種黑打的狀態。所以薄熙來的案例就法制角度來看只是一個個案,它並不等於就代表著中國的法制有了多大的變化或進步。

如果要有變化和進步應體現在老百姓身上,尤其是那些持有不同政見的老百姓身上,比如說王功權,如果能夠體現在這些人身上才叫真正的進步。而恰恰相反的是,許多鼓吹建立公民社會,推動中國民主法制建設,提倡官員公開財產的這樣的人都被抓起來了。其實是更專制、更嚴厲的鎮壓民運,是法制上的倒退。

記者:好,謝謝您。

(責任編輯:謝東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