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大陸油品升級三大爭議仍無解 中共推責

【大紀元2013年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在大陸油品價高質次的情況下,23日中共發改委發佈了油質量量升級價格政策。至此,中共政府徹底不用承擔責任,而民眾則將承擔7成升級成本。並且,加價政策似乎要無限期執行下去。由此引發的爭議仍然無解,其根源實為中共壟斷體制。

負擔三七開 消費者將承擔大部份

9月23日,中共國家發改委公佈了加價政策。據發改委官員稱此政策準備了很長時間,因為要配合中共當局的油質量量升級計劃,具體依據的是中共國務院於9月10日剛剛發佈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根據其新規,中國車用汽油和柴油質量標準由目前的國Ⅲ標準升級至國IV標準,每噸分別加價290元和370元,從國IV標準升級到國Ⅴ標準,每噸再分別加價170元和160元。折算成升的話,是先分別加價0.21元和0.32元,後期再分別加價0.13元和0.14元。

用中共國家發改委官員所講的通俗一點的話來講,油品升級的成本中,是消費者承擔七成左右,煉廠則承擔三成左右。中共國家發改委對此解釋,消費者多承擔是基於「多用油者多承擔」的原則。

但是,這項政策公佈後最大的爭議也在於此。實際上討論了這麼多年,輿論反對聲最激烈的消費者承擔大部份成本的方案反而變成了現實。實際上,關於油品升級成本三七開的說法,早在今年初,中石化科技開發部一位副處長曾經公開表示,中國油品升級的成本僅由油企和消費者承擔,而漲價只能覆蓋成本的70%~80%,另外油企自己還要承擔30%左右成本。

中共當局推卸責任 包袱轉嫁給民眾

這樣的最終結果顯然不符合民眾的預期。因為在此前的討論中,中共環保部專家曾經建議,油品升級的新增成本,最佳方案是由煉廠承擔1/3、政府財政承擔1/3、社會承擔1/3。這一建議基本與國際接軌。而現在最終是社會承擔了三分之二還多,政府是徹底不用承擔了。

對於中共政府應不應該通過減稅和石油特別收益金返還等方式支持煉廠進行技術改造,各界對此也存爭議。即便是按照2012年的數據,「三桶油」也上繳了619億元石油暴利稅(特別收益金)完全可以彌補煉廠的成本支出。

同時,涉及到煉廠進行油品升級的技術改造到底付出多少成本的問題,這始終是個謎。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希宏表示,讓煉油企業公佈成本不現實,操作起來也比較難,目前也沒有企業在做。

卓創信息分析師張斌表示,根據他們此前的測算,國Ⅲ升級至國IV,每噸成本會增加300元至400元,再升級到國Ⅴ標準的話,成本會再增加150元至200元。所以,張斌認為,最新的加價標準是應該可以滿足煉廠的升級成本,即便是不夠的話加上硫磺等煉油副產品的收入,也肯定能夠覆蓋住了。

執行有爭議 民眾困惑不知加價何時休

關於煉廠進行計劃升級的成本究竟有多少,中共國家發改委表示曾會同財政部和地方相關部門對煉廠進行過全面調查和審核,但是沒有公開結果。企業自己卻說太複雜,算不清。

但是,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不知道加價政策究竟執行到何時。無論是中共國家發改委的文件和9月23日的通氣會都沒有提到這個問題。中共國家發改委的文件僅僅是要求,各省要按照最新的國家成品油質量升級安排實施加價政策,也就是最晚2018年必須全部實施,但是何時結束加價卻沒有時間表。

中石化人士表示,汽柴油升級國IV再升級到國V是分階段的過程,煉廠的投入也包括一次性的投入和後續的運營投入。但是,業內分析師卻表達不同意見認為,通常意義上升級改造的成本是僅僅包括煉油裝備的一次性改造,後期的運營成本應該算到企業的經營成本中去,表現在售價上也是油價本身的高低,不能再單獨拿出來說事。

實質問題根源在於中共壟斷體制

2011年,油價高企下,「兩桶油」仍高喊煉油業務巨虧,併進而「縮量供應」,導致山東、重慶等多地民營加油站「油荒」。美國芝加哥一家期貨經紀公司老總曾對此事感歎稱,「中國的『兩桶油』不僅龐大,而且強大,他們手中的權力甚至已經超越了國家發改委。」

中共由於內部份崩離析形成了各個利益集團。9月6日,中共總理李克強主持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儘快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和公用事業領域推出一些項目,引入民間資本投資。而上述領域及行業恰恰為江澤民、曾慶紅、周永康等家族利益集團所把持,早已將其勢力和利益擴充到相關行業的每個角落。

在此前的一週之內,中石油現任四名高管和原中石油董事長、現任中共國資委主任蔣潔敏被抓,蔣潔敏是前中共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的鐵桿心腹,蔣被抓也意味著中石油知名的「勝利系」全線坍塌。上世紀80年代周永康則一直擔任勝利油田黨委書記,被視為是「勝利系」的老大。

據可靠消息,僅蔣潔敏身價已過百億,在任期間包攬所有中石油基建工程,包括中石油多個海外工程項目,國內多個石化項目,年入十億以上。並從中石油帳內為周永康直接提供迫害法輪功的資金,恐嚇部下,而且手上握有多宗命案。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