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華日:中國出口增長放緩 面臨嚴峻2014年

【大紀元2014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中國12月份出口增長放緩超過預計。海關署週五說,出口12月份比去年同期上升4.3%,比11月份的12.7%放緩。外媒分析,隨著人民幣繼續對美元升值,在2014年中國出口商可能將面臨更多問題。外商在不斷撤離中國。

2014中國出口商將有更多問題

《華爾街日報》1月10日報導說,週五發佈的數據顯示,由於發達國家需求疲弱,在2013年最後一個月,中國出口增長令人失望。

但是2014年中國出口商可能將有更多問題,因為人民幣繼續對美元升值,使得中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上更加昂貴。

中國出口商不得不抗衡上漲的薪資和其他近年來攀昇的成本。人民幣升值是另外一個頭痛的事情。它使得中國商品在海外更加昂貴並且減少了當地貨幣的盈利。

「上漲的薪資和人民幣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一個提供羽絨給製衣廠的中國公司的總經理Uwe Hutzler說。「我們不得不用人民幣支付我們的費用和薪資,但是我們的發票卻是美元。」

週五的數據顯示,中國2013年總貿易超過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貿易國家。但有跡象顯示,中國出口領域前方存在潛在的問題。來自美國和歐洲疲弱的需求是一個擔憂。

澳新銀行指出,2013年全年出口增長為7.6%,這是連續第二年出口未達到8%的目標。澳新銀行將這種下滑歸咎於人民幣升值造成「貿易競爭力減小」。

如果考慮通膨因素,從2010年六月到2013年11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18.5%,根據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Karim Foda的計算。但是對於某些亞洲貨幣,特別是印尼盧比和印度盧比,人民幣大幅下跌。

民調:人民幣升值是2014最迫切挑戰

在一份民調當中,超過500家中國公司認為人民幣升值是2014年最迫切的挑戰。一年前,貨幣問題只是第四號的擔憂,前三名是成本上升,價格競爭和美歐訂單減緩。

為了對付上升的成本,許多南方沿海城市製造商在搬遷工廠到更便宜的內地工廠或更廉價的國家比如柬埔寨,孟加拉國和越南。亞洲製鞋工業協會秘書長李鵬說,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廣東省製鞋商已經搬遷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工廠到中國內地,搬遷另外三分之一到東南亞。

「許多沿海製鞋商幾乎掙不到任何利潤。」他說。「他們在掙扎求生。」

製造商撤離中國

摩根斯坦利經濟學家Chetan Ahya說,現在還太早說,因為人民幣升值,製造商們就要將訂單從中國轉走,但是這可能在2014年成為一個更大的因素。

已經有令人擔憂的跡象顯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在被削弱。外國對中國製造業的投資在2013年頭11個月同比下降了5.7%,達到647億美元。2012年比前一年下降7.1%。相比之下,越南的FDI(外國直接投資)去年飆升超過80%,隨著製造商蜂擁而至利用那裏更低的成本。

長期以來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流的低端家庭商品製造已經停滯。在2013年頭七個月,中國出口電子計算器同比減少15%,出口雨傘減少12%,出口打火機減少21%。

海關署發言人鄭躍升承認,人民幣問題對於出口商是一個嚴重問題,他說政府調查發現,人民幣升值顯著影響60%的出口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只能建議出口商提升他們的產品,製造更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

路透社:出口增長大幅放緩

路透社1月10日分析說,出口增長大幅放緩,一方面是由於一年前基礎值較高,一方面是由於當局箝制用出口交易掩蓋的投機活動,使得外貿未能達到官方目標。

進口上升8.3%,比11月份的5.3%加快,樂觀情緒認為,國內需求可能仍然堅挺,但有跡象顯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失去動力。

12月份的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下降24.3%至256億美元。

根據官方數字,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在12月份同比上升3%,而對歐洲的銷售上升3.9%,對日本的銷售上升5.5%。

對於整個2013年,出口比去年上升7.9%,進口上升7.3%,製造了貿易順差2598億美元,比2012年上升12.4%。

(責編: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