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華郵社論:習近平如何化解香港危機?

【大紀元2014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華盛頓郵報》10月14日發表社論說,香港民主示威持續的部份原因是地方政府和他們的北京主人回應學生弄巧成拙的方式。為化解危機,它建議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把梁振英撤職,並安排學生跟政府的談判。

社論說,隨著學生需要應付未完成的作業和睡眠缺乏,不止一次,市中心街頭的營地縮小。然而弄巧成拙的是,當局派遣警察或一群群暴徒去攻擊路障,就像這週一以及週二再次發生的那樣。此外,他們突然宣佈取消他們先前同意的對話,就像上週發生的那樣。在每個情況下,這些反應都喚起人們回到街頭,並豎起新的路障。

對於那樣要求真普選的人而言,目前的梁振英政府僅僅給出了兩個反應。一個是呼籲學生和他們的支持者安靜的接受中共領導人絕不會退讓的結局,請他們逕自回家。另一個反應是部署力量並威脅還要部署更多。然這兩種策略都沒有給出以一種提高香港政治穩定,安撫這個自由市場經濟當中的投資者,防止未來動盪的方式結束危機的可能性。

相反,這個政權的僵硬帶來的成本穩步上升。它將全面實施鄧小平承諾的「一國兩制」模式的可能性甩到一邊,這個模式不僅僅將允許香港繁榮,而且也為統一台灣提供論證的依據。拋棄這個模式令香港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疏離大陸,他們可能比溫和的自由派對北京更加敵視。

最危險的是,這個政權有風險將自己逼到實施暴力鎮壓的死角。這將激起全球抗議,有風險引發大陸反彈並醜化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中國夢」。

如果希望避免這個結果,習近平將不得不顯示一些靈活性。他必須對抗議者做出退讓:把梁振英撤職將滿足許多人,安排抗議者跟香港政府的真誠談判將令另外一些人滿足。即使2017年特首選舉的程序保持不變,其他退讓還是可能的,比如讓下一屆立法會的選舉更加民主。

一個行不通的政策是讓抗議者和他們的議程消失。過去數週的事情加強了外界對香港的認知,即這裡的公民準備抵制北京的獨裁併視民主為無可避免的終點。這個城市還要經歷多少動盪可能將取決於習近平。他應該明智的啟動跟路障旁邊年輕人的接觸。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