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正本清源 紐約臺灣書院推廣正體字

【大紀元2014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衛真紐約報導)10月4日,紐約臺灣書院在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再次舉辦華語文教學推廣活動,紐約市新移民高中林振輝老師以「簡易文字學與漢字教學」為題,從文字學角度講解正體字的教學,而長島慈濟人文學校高慶旭老師則發現正體字構型中密碼,解決漢字的字形、字音和字意,來提升民眾學中文的興趣。

「聖」人不是無心的「怪」人

四千多年前,傳說中「雙瞳四目」的黃帝史官倉頡看見地上鳥獸印跡,受到啟發創造了中華文字,「天雨粟,鬼夜哭」,漢字成為世界上流傳數千年迄今唯一還使用的文字書寫系統。

「文化的根就是文字,每一個字都有它的意涵在裡面,而字的意涵就是文化的意涵。」紐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任張景南在開場白表示,「比如『德』字,『十目一心』,人做事有神在看,而『聽』字從『耳』,從『王』,右邊又是『德』的右邊,還有「義」字,從『羊』從『我』,意涵自我犧牲。」

但是自從中國大陸五十多年前推行簡化字以來,很多漢字喪失其中的內涵和字形之美,並把已經穩定數千年的正體字改稱為「繁體字」,自此「聖」人不再是「耳口王」,成為了無心的「怪」人,「聖」人的教「導」也不再有「道」。

「比如『眾』字,三人成眾,也要大家共同有個目標,才能眾志成城,還有『協』字,也需要三人才能齊心協力。」張景南說,但是在簡化漢字中,很多好的漢字被簡化,造成「親」不見,「愛」無心,「兒」斷頭,但是不好的字卻還在,魔還是魔,鬼還是鬼,偷還是偷。

幸而,正體漢字沒有像華美的漢服一樣,在滿清主政中原後完全失去光榮,在臺灣、香港、澳門還有海外等地,仍有眾多的華人繼續使用著正體字,遵循著真正正統的「聖」人教「導」。

尤其臺灣在正體字的發展和保存上,更是起著不可估量的地位,中華民國政府成立的「臺灣書院」,一直在海外積極推動承載正統中華文化的正體字,推廣華語文教育,讓孔子成為真正的「聖」人。

「書同文」已成為過去

紐約市新移民高中林振輝老師介紹,漢字形體的演變經過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小篆、隸書、楷書六個階段。

楷書在漢代開始發展,字體標準化,端正典雅,唐代成熟定型,一直沿用至今。距今一千二百多年的唐代顏真卿勤禮碑原帖局部。(大紀元圖庫)


帶著原始質樸美感的「甲骨文」,是迄今所知最古老而且最成熟的文字,而「金文」是商周時代青銅器的「銘文」,秦始皇「書同文」後的「小篆」,使漢字形體走向定形,兩千多年「小篆」還一直活躍於「篆刻」藝術之中。

在漢字字體的演變歷程中,由小篆變為隸書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從隸書開始就是「今文字」,稱為「隸變」,消除了漢字原本的圖像性,使漢字徹底符號化,便於書寫,奠定了實用漢字的基本形體。楷書則在漢代開始發展,字體標準化,端正典雅,唐代成熟定型,一直沿用至今。

「幾千年來,漢字都只是字體的演變,過程也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沒有一次像簡化字這樣大規模的改變整個漢字的書寫系統。」林振輝說,「秦始皇的『書同文』,實質上也只是規範整理已有的先秦古字,統一當時形體歧義多的戰國文字。」

然而,簡化字的出現又讓漢字書寫系統在世界上一分為二成「簡」、「正」兩套,數千年穩定的「書同文」已成為過去。在海外,中國大陸的移民日益增多之後,也將原本一直是正體字的華文教育分裂。

「語言文字『約定成俗』,很多時候會出現『劣幣驅良幣』的情形,對於這個政治的影響,很多時候我有點無奈感,」林振輝表示,紐約市的教育系統中文老師不多,臺灣來的中文老師更是越來越少,大陸來的越來越多,「他們不管怎麼樣,只是教簡化字,很多時候會有排斥和衝突。」

「但是我在教學的時候,還都是使用正體字,」林振輝說,「我的學生90%是從大陸來的新移民,他們經過我的解釋,對正體字並不排斥,覺得正體字還是看起來真得比較美。」

簡化字不能登大雅之堂

長島慈濟人文學校高慶旭老師來自中國大陸,他來到海外後研究漢字的構型,自己找出一套漢字的造字密碼,直接從漢字本身得出解決字形、字音和字意,用於中文的教學中。

簡化字的產生人為的增加漢字的總數,在中國大陸第11版的《新華字典》中還要單列出所謂的繁體字索引。(大紀元圖庫)


高慶旭在三所學校都是按照他創造的方法教中文,其中一所教正體字,兩所教簡化字。「我用這個方法在我的班裡教漢字的拼寫,教字音的來歷,學生們都覺得特別容易的記住字形、字音和字意。」高慶旭表示,不過簡化字有的字改的面目全非,要看它的字形、字音和字義都得還原成正體字。

「比如保衛的『衛』的簡化字,那是什麼呀,沒有意義,就是一個符號,還有書法的『書』的簡化字,一個符號,而且是一個抽象的符號,」高慶旭說,「所以它丟掉了漢字真正的本源,那只是草書,是應急用的,在手底下隨便寫寫還行,一定不能登大雅之堂,比如說在律法、公文等正式場合,不能用這種字。」

高慶旭表示,對於他所研究的漢字解碼來說,正體字的解碼很容易,一點沒有困擾,真正不好解的是那些構型簡單的,很多字都無解,所以正體字有根據佔優勢。

「漢字本身就是美,改成簡化字的幾項理由現在都不成立,說什麼好學啊,人們還是說記不住,說好寫,最後電腦一出現,速度一樣快,而且這一簡化,產生新的文字,人為的增加漢字的總數,因為字一產生就不會消亡,所以一個正體字,一個簡化字,亂了套,貽害無窮。」

中國大陸一直有人在呼籲要恢復正體字,但是還在爭論。高慶旭說,這個問題的抉擇,要看到底想急功近利,還是想保持一個文化的根源,他認為,還是應該將正體字作為主導,簡化字可以存在,但是一定要分開用,就是說正式場合一定用正體字,日常的手書,比如通信、筆記,可以使用簡化字,並不矛盾,不必非得你死我活。

高慶旭還說,不要聽中國大陸來的學生家長說簡化字好學,他們受到的教育是文化的斷層,不能承接正統的中華文化。「實際上,你真要學進去,難度沒有區別,正體字還更好學。」他表示,「只能靠從臺灣、從香港還有那些使用正體字的人來做這個事情,擔當起來。」

責任編輯: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