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

金門古寧頭戰役65週年 兩岸隔海分治格局

【大紀元2014年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綜合報導)今年適逢金門古寧頭戰役65週年,1949年在古寧頭戰役發射第一砲痛擊共軍的熊震球,今天重回金門戰場,他形容「這是國軍剿匪最漂亮的一場戰役」,共軍片甲無回,一個都沒跑掉。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22日上午出席紀念大會表示,古寧頭戰役不但奠定八二三砲戰勝利基礎,也確定兩岸隔海分治的格局。

1950年冬,中華民國先總統蔣公巡視金門,點校古寧頭戰役有功官兵。古寧頭戰役這場關鍵性的戰役,奠定了臺灣往後政經發展的基石。蔣公曾明白宣示:「無金門便無臺澎、有臺澎變有大陸。」先後巡視金門達33次之多,可見對金門戰略價值之重視,與確保金門之決心。(鍾元/大紀元)


民國38(1949)年在金門古寧頭戰役發射第一砲、痛擊共軍的熊震球(圖)22日重回金門戰地。他表示,沒有完成先烈的遺志,「對不起躺在身後的這些人」。(中央社)

金門古寧頭戰役

金門古寧頭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的一場重要戰役,也是關係中華民國存亡的決定性戰役。1949年10月24日深夜,共軍以3個加強團兵力,利用夜暗,乘高潮,順強風,於金門古寧頭一帶登陸。25日爆發的古寧頭大戰,中共出動一萬多人渡海進犯金門,遭到國軍第22、12兵團等將士迎頭痛擊,血戰3天2夜,共軍全數非死即俘,被殲滅的共軍約4千人,被俘虜的共軍約7千人。國軍則有官兵1千2百餘人殉職成仁,另有1千9百餘人負傷,此戰役奠定臺灣民主發展安定的基石。

中華民國國防部22日舉辦的古寧頭戰役65週年紀念大會,邀請當年參戰官兵及眷屬300多人參加場面浩大。(中央社)

前戰車營發射手熊震球出席紀念大會,當年發揮強大火力的「M5A1金門之熊」輕戰車鎮守壟口沙灘,率先擊中共軍第一砲的66號戰車射手熊震球感慨說,沒有完成先烈的遺志,「對不起躺在身後的這些人」。他回憶當年參與古寧頭之役,共軍突襲前夕,碰巧遇到戰車拋錨,一直到晚上仍未修復,直到25日凌晨時,在金門壟口突然看到2顆信號彈,共軍大舉突襲,當時排長一聲令下「上車」,他靈巧跳上車,發射第一發戰車砲痛擊敵軍,揭開3天2夜的古寧頭戰役。

古寧頭戰役65週年紀念大會22日上午在金門舉行,主辦單位邀請退伍老兵回來參與活動,緬懷過去。(中央社)

今年84歲的熊震球說,國軍和共軍幾番對峙,成功壓制對方兩次衝鋒,「他們不休息、我們也不休息」,他形容「這是國軍剿匪最漂亮的一場戰役」,所謂的片甲不留,當時真的是共軍一個都沒跑掉。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左前)22日到金門出席古寧頭戰役65週年紀念大會,並前往太武山公墓出席公祭典禮;會後向出席參與活動的老兵致意,並高喊「中華民國萬歲」。(中央社)

馬英九出席古寧頭戰役65週年紀念大會

馬英九上午出席國防部舉辦的古寧頭戰役65週年紀念大會,國防部也邀請當年參戰官兵及眷屬300多人參加,歷任金防部司令官(指揮官)、三軍司令及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監察院長張博雅、國防部長嚴明及退役高階將領李天羽、伍世文、林文禮、霍守業、鄧祖琳等人都出席,場面浩大。

馬英九表示,「古寧頭戰役是一場硬仗、一場血戰,也是保衛臺灣的第一戰」。他說,這場戰役不但鼓舞軍民士氣,更奠定823戰役勝利的基礎,使國家轉為平安,也確定兩岸隔海分治65年的歷史格局。古寧頭戰役的勝利不是靠僥倖,而是軍民同胞抗敵意識堅強,確保了中華民國的安全。

他強調,儘管兩岸關係改善,但中共對臺軍事部署沒有改變,必須秉持「止戰不懼戰、備戰不求戰」理念,繼續精進戰力,並且絕對不能忘記歷史教訓,唯有強化國人居安思危的概念,建構堅實的國防力量,才是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最佳選項。**

責任編輯:李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