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中韓達成FTA談判 預計明年初簽署協議

【大紀元2014年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綜合報導)歷經2年半的談判,韓國總統朴槿惠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一(11月10日)在北京正式宣布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談判結束,兩國預計明年年初正式簽署協定,但最後需經過國會批准才能生效。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國和進口國,2013年雙邊貿易額達2,289億美元。去年,韓國對中國出口規模為1,413億美元,占整體出口的26.1%,相當於韓國對美國、歐盟及日本出口額的總和。去年韓國進口中國產品的數額也達到808億美元,位居第一。

據悉,中韓兩國在服務、投資、金融、通信等22個領域達成了協議。中國首次將金融、通信、電子商務列入FTA。在貨物貿易方面,兩國將在20年內對以產品品項為準90%以上、進口額占85%的商品撤銷關稅。

青瓦臺表示,韓國每年可節約約54.4億美元的關稅,為歷史最大規模,農副產品市場開放水準也是韓國歷史以來最低水準。相對來說,韓國企業可望加快進軍中國消費品市場。

如果以商品種類來看,90%的自由化率較韓美或韓-歐盟FTA自由化率99%要低,但與中國跟其他國家簽訂的FTA相比,這一比例算比較高。此外,研究顯示,中韓FTA較韓美FTA提供的就業效果更佳。

2012年,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和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意啟動中韓FTA談判,但雙方在貨物貿易和服務市場開放等問題上分歧較大,談判進程一度受阻。今年7月,韓國總統朴槿惠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爾會談,達成今年年底前完成中韓FTA的共識,談判顯著加速。

中韓FTA將是韓國的第13個FTA,韓國也達成了與美國、歐盟和中國三大經濟體簽署FTA的目標。在全球14大經濟體中,只剩日本、俄羅斯與巴西未與韓國締結FTA。

韓國開放農產市場

據韓聯社報導,在農副產品方面,兩國將對以產品品項為準70%以上、以進口額為準40%的商品撤銷關稅,這是韓國簽署的自貿協定中最低水準,而且稻米被完全排除在協定之外,辣椒、大蒜、洋蔥等主要調味蔬菜和牛肉、豬肉、蘋果、梨等610多個品項被列為撤銷關稅例外產品。

韓國農民與民間團體10日召開記者會回應中韓FTA的進展,農民表示「韓國農業在簽署自貿條款前就已經令人憂心,簽署後更會加劇問題。」

學者:韓國農業將無立足之地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仁荷大學經濟學係教授鄭仁敎說,儘管與最大貿易對象簽訂FTA非常有意義,但如果是為了在限期內簽訂協議,效果可能不如預期。韓國具有競爭力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如石油化學、鋼鐵、機械,或相對處於優勢地位的服務領域獲得實利比較重要。

此外,報導中說,打開農產品市場對韓國來說也是個很大的負擔。如果繼稻米市場開放之後,中國農產品也繼續進攻韓國市場,韓國農業將會無立足之地。如何從政治上平復農民的反對之聲,這對韓國政府來說將是一大難題。現在已經有擔憂說,成為關稅撤銷對象的中國農畜產品出口將會激增。

責任編輯: 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