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嘉屏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舉辦鄒族戰祭特展

【大紀元2014年1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蔡上海台灣嘉義報導〉世居阿里山的「鄒族」,有一項氣氛嚴肅凝重、具有男性勇武氣息的戰祭(Mayasvi),今天鄒族早已不再獵首,部族間也不再戰鬥,可是戰祭的儀式依舊延續且完整的保存與傳承,成為鄒族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傳統祭典儀式,更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列為積極保存維護的珍貴無形文化資產。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表示,「鄒族戰祭(Mayasvi)」不但是國家重要民俗,也是嘉義縣最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資產;為讓大眾瞭解鄒族文化的箇中奧祕,在阿里山「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尚未落成啟用之前,文化部特別與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合作,選在嘉義縣文化觀光局一樓舉辦「重生:鄒族戰祭(Mayasvi)特展」,一方面作為嘉義縣多元文化的象徵,同時也促進在地族群文化的交流,特展展期自12月3日至104年2月26日(例假日休館)止。

本次特展有來自國立臺灣博物館與中央研究院典藏的多件珍貴鄒族影像圖片,也透過與鄒族部落合力創作機制,呈現達邦國小鄒族學童的戰祭大幅繪畫創作、精采的部落藝術家作品,以及許多鄒族部落珍藏的記憶畫面。展覽期間,參觀民眾還可以自己動手模擬蓋kuba(祭典中心的集會所),或是動手模擬修剪Yono(神樹),留下重要的枝幹,等待天神沿著枝幹天梯降臨重要的居所,為鄒族人帶來重生與療癒的力量。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為了讓各界瞭解鄒族戰祭的具體內涵,委託逢甲大學王嵩山教授的團隊進行「輔助重要民俗主題館計畫」,以「鄒族戰祭(mayasvi)」作為原住民「民俗文化主題展示」的示範點,輔導族人與團體學習民俗及有關文物的蒐藏、整理、展示、教育、營運管理等知識與技術,建立網路平台與數位文物資料庫,希望在阿里山「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建置完成後,鄒族戰祭特展內容能夠回到部落展出,回歸鄒族部落展現豐富的文化生命力。

文化部期望透過與部落族人共同策展,為部落的觀點與行動發聲,與社會大眾進行近距離的接觸與對話,共同為保存、推廣鄒族文化的價值意義與傳承文化資產盡一份心力。◇

責任編輯: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