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紐約大學醫學院畢業分配日

華裔學生談中西文化差異

【大紀元2014年03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依瀾紐約報導)紐約大學(NYU)醫學院3月21日舉辦了「畢業分配日」活動(Match day),不同族裔的150多名醫學院學生在這一天拿到了自己的醫學培訓信(residency),註明了將要前往的培訓機構。

學生們拿到信都喜笑顏開,合影留念。他們5月份即將畢業,7月份將到新的職位“鍛煉”。學習內科的段斯鈺拿到了信,十分興奮,她要去紐約西奈山(Mount Sinai)醫院。段斯鈺12歲來美,希望事業不光是掙錢,還可以幫助別人並對社會有益,再加上她也喜歡跟人打交道,因此選擇了醫學。她之前接觸過一些華人移民病患。這些病患有語言文化障礙。段斯鈺說:「我能說中文,也熟悉華人文化,所以更能幫助華人移民。一些華人病患都是中醫的思維,與西醫模式不同,我兩個都比較熟悉,就能解釋為甚麼吃這個藥,為甚麼要化驗。」

有些華人病患不明白為甚麼經常抽血,「曾有一個華人病人覺得一輩子就養了這麼多血,你老抽,會讓他越來越病。而從西醫角度看,需要檢驗血液內鈉和鉀含量是否正常,」段斯鈺回憶說,這個病患最後不想抽血了,而她自己明白那個病人為甚麼這麼想,尤其是一些華埠的老人,老人更難理解西醫的思想,西醫的概念與中醫是不同的。這是經常發生的事。

27歲的林明堯學習小兒科,7月1日要去加州實習。「因為我喜歡小孩,小孩子即使病的很重,適應力也很強,你總能找到方法讓他們微笑。」林明堯說。她覺得從醫學院學到很多,比如如何抽血,如何告訴病人的病情等。

出生於臺灣,2歲就來美的莊大慧學習內科,5月份畢業後會繼續留在紐約大學(NYU)培訓。莊大慧表示,自己還在學習,每個病人情況不同,要比較敏感、觀察病人。因為自己的父母有人做醫生,高中時也在醫院做義工,因此對醫學很有興趣。莊大慧接觸過一些華人病患:「由於文化不同,華人病患有時痛也不會講。而美國病患就會說自己哪裏痛。所以醫生需要問。」

要去西奈山醫院實習的鍾偉文出生在美國,父親與外祖父母都是香港人。他小時候生病並治療的經歷對他造成很大影響,他因此選擇學醫。他覺得華人病患比較內斂,與西人不同。

紐約大學醫學院3月21日舉辦了「畢業分配日」活動,不同族裔的150多名醫學院學生拿到了自己的醫學培訓信(residency),註明了將要前往的培訓機構。(王依瀾/大紀元)


紐約大學醫學院3月21日舉辦了「畢業分配日」活動,不同族裔的150多名醫學院學生參與。(王依瀾/大紀元)


紐約大學醫學院3月21日舉辦了「畢業分配日」活動,不同族裔的150多名醫學院學生參與。(王依瀾/大紀元)

(責任編輯: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