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史海】揭秘鄧小平一生都未辭去的職務

【大紀元2014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綜合報導)在十年「文革」浩劫結束後,鄧小平成為中共第二代黨魁。在鄧小平的一生中曾擔任過許多中共要職,但一直到最後都沒有辭去的一個職務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名譽主席。

在「文革」期間,宋慶齡和鄧小平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1966年11月12日,宋慶齡在孫中山誕辰一百週年紀念時發表了講話《孫中山——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此後的長達6年時間中,她再沒有公開講話。鄧小平出席了這次集會,但此時,他已被中共中央點名批評。

1972年尼克松訪問前夕,宋慶齡又發表了《一個新時代的開端》一文。1973年3月10日,中共也決定恢復鄧小平國務院副總理職務。回到工作崗位上不久,鄧小平便致電問候宋慶齡,並到宋慶齡北京寓所探望。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逝世。在追悼大會上,鄧小平致悼詞。1982年5月29日,宋慶齡基金會成立,鄧小平擔任宋慶齡基金會名譽主席。

中共稱她「國母」 中華民國政府不承認

宋慶齡(1893~1981),祖籍廣東省文昌縣,父親是傳教士及富商宋嘉澍,孫中山的朋友,母親倪桂珍。1907年,宋慶齡14歲時從上海赴美國留學,就讀於喬治亞州衛斯理安女子學院並獲得文學系學士學位。從美國畢業後,宋慶齡於1913年8月抵達日本,不久即接替姐姐宋靄齡,做了當時正在日本流亡的孫中山的秘書。

1915年,22歲的宋慶齡自日本返回上海,就打算與孫中山結婚之事徵求父母意見。宋家上下聞訊像遭遇了大地震,父母更是震怒驚駭,因她找比自己大27歲的孫中山。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強烈反對,與中華民國的創始人孫中山結婚。

在與孫中山的十年婚姻中,宋慶齡陪伴孫中山為了中國革命事業四處奔波,贏得尊重。1925年3月12日,中國國民黨總理、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因病在北平逝世。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孫中山先生尊稱為國父,以表尊崇」。於是,中共和海外親共人士稱宋慶齡為「中華民國國母」。而事實上,中華民國政府並未對中華民國國母有正式定論。

因宋慶齡後來加入中共政權並成為其「國家領導人」,被民間視作背叛中華民國。而其妹宋美齡因抗日期間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與孫中山元配盧慕貞皆被稱作為中華民國國母。

宋慶齡祕密加入共產黨

1987年4月,鄧小平會見印度客人時曾回憶稱:「國民黨內有兩位女性是真正左派,一位是宋慶齡,一位是何香凝,她們一直同共產黨合作。」

2011年6月,中共喉舌人民網刊載歷史回憶文章,曝光宋慶齡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就已成為蘇聯共產國際的共產黨員,從此為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服務,並從事情報間諜工作。文章稱,宋慶齡十分善於做祕密情報工作。但是由於蘇聯共產國際和宋慶齡本人的警惕性都非常高,宋慶齡的共產黨員和情報間諜身份一直沒有暴露。

30年代初期,蘇共紅軍王牌間諜佐爾格營救被國民黨逮捕關押的共產國際遠東局頭目牛蘭失敗。宋慶齡接受了共產國際命令,用扣押在蘇聯做人質的蔣經國跟蔣介石交換牛蘭。她利用孫中山的夫人、「國母」的身份跟蔣介石交談,雖然沒能說服蔣介石交換人質,但使牛蘭由死刑改判為無期徒刑。

同在30年代,中共上海地下黨由於電台被破獲,無法和陝北的毛澤東取得聯繫。宋慶齡利用其特殊身份,幫助找來了張學良簽發的特別通行證,並提供路費,地下黨派號稱「紅色牧師」的董健吾前往陝北,由此接通了上海地下黨和陝北毛澤東的聯繫。

宋慶齡還經常安排中共地下黨在美國人馬海德醫生的診所開會,還曾讓馬海德協助她買大量的醫藥器材送給在蘇區的中共,並護送中共要員出國。

文革間 宋慶齡父母墳墓被砸爛

宋慶齡對於中共和毛澤東發動的政治運動很不理解,曾經提出過批評和質疑。對宋慶齡刺激最深的一件事情,毛澤東發動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時,上海的紅衛兵砸爛了她雙親在萬國公墓的墓地。

《宋慶齡傳》記述:「墓地遭破壞的照片從上海寄到北京時,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第一次看到她精神上支持不住而痛哭起來。廖夢醒把這些照片送給周恩來。周總理下令上海市有關部門立即將宋墓修復,並在竣工後拍了照片寄給宋慶齡。但並沒有全部照原樣修復。原來的墓碑上列著所有六個子女的名字,而新墓碑上只有宋慶齡一人。」文革浩劫後,宋墓才又重新換了墓碑,完全復原。

對中共的不解與質疑

1955年11月,宋慶齡給毛澤東寫信:「我很不理解提出對工商業的改造,共產黨曾向工商界許下長期共存、保護工商業者利益的諾言。這樣一來,不是變成自食其言了嗎?資本家已經對共產黨的政策產生了懷疑和恐懼,不少人後悔和抱怨。」毛批示:「宋副委員長有意見,要代表資本家講話。」

1957年她又寫信稱:「黨中央號召大鳴大放,怎麼又收了?……一些二、三十歲的青年知識份子怎麼可能一天就變成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我很不理解這個運動,我想了兩個多月,還是想不通……」

文革期間,宋慶齡給毛澤東和中共寫了七封信,表達了她對「文革」的不理解、反感,並對共產黨極度失望。她說:「我不懂文化,說小說都是政治,而且都是毒草,我糊塗了,一夜天下來,一些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都變 成了走資派、反黨集團、野心家、牛鬼蛇神。中央要我學習批判揭發劉少奇,我不會做的,劉少奇主席在黨中央工作了三、四十年,今天會是叛徒、內奸!我不相信,一個叛徒內奸當了七年的國家主席,現在憲法還有效嗎?怎麼可以亂抓人、亂鬥人、逼死人?黨中央要出來講話。這種無法無天的情況,自己傷害自己的同志、人民,是罪行。」

毛澤東對這個已沒有多少利用價值的「孫夫人」說:你不願意在國內待,可以去外面。此時的宋慶齡自然無顏回到台灣——那個被她顛覆的中華民國政府所在地。她只能閉嘴,在痛苦和無奈中生活。

中共的政治花瓶和統戰工具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患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冠心病在北京去世,被中共中央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稱號。中共官方稱根據其生前遺囑,她的骨灰安葬於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東側。

宋慶齡為何不與國父孫中山合葬?說法紛紜。但是網絡上有傳聞指,其中真正的原因是她晚年改嫁給了她的生活秘書,一個比她年齡小得多的有婦之夫。

有傳聞稱,從1949年中共建政,到1981年去世,宋慶齡成了籠子裡的金絲鳥。她住在北海後海的一個非常寬敞的王府裡,60年代,寂寞的宋慶齡與有婦之夫的兒子輩生活秘書有了感情,甚至宋慶齡要等他回來才一起吃飯,影響極壞,連工作人員都看不起她,常在背後嘀嘀咕咕。宋慶齡晚年曾想與其男秘書結婚,報告呈給毛澤東,毛批示:「早該如此!」但周恩來卻批示:「何必如此。」

於是,「國母」的地位沒有了,宋慶齡只剩下「孫中山前妻」的頭銜,這是在內部;對外,宋慶齡依然以「中華民國國母」身份參加中共的統戰活動。而自從孫中山去世,宋慶齡其後的一生都是中共的政治花瓶和統戰工具。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