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

華埠新圖書館建設座談會 社區積極反饋

【大紀元2014年05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溫文清芝加哥報導)陳舊的設施、擁擠的空間,對時常光顧芝加哥華埠圖書館的人來說,這些都即將成為過去。眾人期待已久的芝加哥華埠新圖書館已於上週正式破土動工,5月19日25區蘇禮仕區長、市公共建築委員會(Public Building Commission, PBC)及市圖書館聯合召開座談會,聽取社區關於圖書館建設的反饋。華埠社區代表及居民等數十人出席,並對圖書館的設計、功能等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

  

新增多項功能 設計綠色環保

  

座談會由華埠圖書館館長陳思主持並任翻譯,市圖書館總館長班能(Brian Bannon)介紹,新圖書館將增加青少年多媒體學習空間YOUmedia,提供各種數位影音器材及多媒體製作軟件,讓他們可以發揮創造力進行多媒體創作。此外有專人進行電腦技術支持(CyberNavigator)、專為青少年服務的館員、兒童學習空間,以及小型學習室等。

SOM公司建築設計師Brian Lee介紹新館設計,館長陳思翻譯。(溫文清/大紀元)
  

市公共建築委員會的米羅(Art Del Muro)則介紹,新館總面積1萬6千平方尺,遵循綠色環保、節水節能的理念,周圍採用低維護、低灌溉的植被,利用自然採光,並有綠色屋頂、透水地磚,及提供殘障人士通道。

新圖書館的設計由SOM(Skidmore, Owings & Merrill)和Wight建築設計公司共同擔綱, SOM的設計師Brian Lee介紹,新館設計經風水專家諮詢,採取圓三角形,並考慮到未來永活街拉直後的街道位置,前後留下空間供華埠南北兩側的行人往來,入口設在東南角,現館的兩頭石獅也將移到新址。他表示希望圖書館不只是藏書之處,也可成為社區居民活動的樞紐。

  

外觀設計結合東西方風格,上下兩層均以大型落地窗圍繞,外圍則模仿竹林以立柱環繞,夜晚希望營造一種類似燈籠的明亮效果。館內一樓有大廳、服務台、可靈活分隔的會議室、兒童活動區、洗手間,二樓則包括多媒體中心、青少年活動區、成人讀書區、期刊區、學習室和洗手間。

  

社區人士積極提議 涉及語言、耆老服務、開放時間

  

隨後的提問環節有多位社區人士提問並提出積極建議。華諮處總裁黃羅瑞雄表示,希望有適合老人閱讀的安靜環境,以及供耆老進行長期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展覽的場所。班能表示,新館設計為不同人群分割出不同的活動區域,會議室也可用作閱讀室。而一樓大廳和二樓的牆面都可用作展覽位置。

  

培德中心吳常義則表示未來新館定會受到居民歡迎,希望增加週日開放。班能則坦承圖書館人力及開館時間直接受市政府財政預算制約。另外,伊州州長高級決策顧問馬靜儀建議提出希望技術支持人員能講中英雙語,以解決華裔語言障礙,以及增加有關在美華裔歷史的館藏等建議。

  

新館投資約1千5百萬,主要來自24街和密歇根大道的稅收增額融資(Tax Increment Financing, TIF)撥款。對於圖書館的投資是否會以提高華埠居民的稅收為代價的問題,一位華埠居民提問表示困惑。華埠更好聯盟主席陳增華解釋,稅收增額融資不涉及個別物業的稅率問題,是以未來一段時間社區內預計增收的稅收收入進行投資。感興趣的讀者可閱讀C3版陳增華撰文「稅項增額撥款特區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