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顏丹:降低中國綠卡門檻能否吸引海外人才?

【大紀元2014年06月08日訊】近日,鳳凰網財經版的一篇題為《年均發卡僅248張 中國綠卡門檻有望降低》的文章如是說道,中共中央組織部表示,有關部門正積極研究修改綠卡審批管理辦法,降低綠卡門檻,設置更加靈活務實的申請條件,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中組部直指「綠卡申辦」問題的這句話似乎在向人們透露這樣一個信息,中國政府正積極採取措施,吸引海外人才移民中國。其中,降低申辦綠卡的門檻是首當其衝的關鍵問題。

按照「官方關注的程度反映問題嚴重性」這一新聞報導中所蘊藏的潛在邏輯,或許人們就會通過官方對綠卡審批的態度來試圖猜想,究竟外國人拿到中國綠卡有多難?事實上,此前,網上已有消息稱,「中國被戲稱為世界上最難拿到綠卡的國家」。因為從2004年實行「綠卡」制度起,一直到2011年年末,中國政府的有關部門總共才發放了4700多張綠卡,平均下來,每年只有248張,而彼時在華常住的外籍人口已達到60萬。於是,這幾個雖不夠立體但能說明問題的數據就曾一度被理解為,移民中國的海外人才之所以少之又少,主要是因為政府的相關政策不夠開放,審批過嚴。

乍看起來,這樣的邏輯合乎情理;對綠卡審批部門的職責毫不迴避的態度也顯示了政府改革弊政的決心。從出現問題、指出問題,一直到承諾解決問題,媒體報導的及時似乎可以看出官方處事的果斷決絕以及雷厲風行。然而,這種試圖轉移視線的手法並非屢試不爽,只要在「雙向選擇」的思維中來回推敲一下,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綻與實際的意圖。

就拿上述的「4700張」以及「60萬」這兩個數字來說,儘管呈現的結果是成功發放綠卡的人數相對太少,但這並不意味著提交申請的人就真有那麼多。60萬在華的常住外籍人口,究竟有多少上桿子希望得到中國的這張綠卡?又有多少將其視為在中國生存的必要物件,並勞師動眾的向有關部份提交申請?我們先不必急於回答,且從「我給——你要」這兩個並不存在著必然聯繫的行為中就能舉一反三。

仔細想來,終究是中國的這種「自以為是」的情結佔了上風,或者說,官方總是竭盡所能的想讓治下的中國人始終心懷這種情結。官方在綠卡問題上「扁擔挑子一頭熱」的做派,不過是意圖再次有力的向民眾宣稱,中國在國際上是如此的大受追捧、頗受青睞。然而,與官方所渲染的境況相比,中國的真實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或許我們不應該否認中國在國際上的名聲大噪、聲名遠播,事實上,中國的巨大吸引力以及深遠影響並非從今時今日才得以發現,恰恰相反,真正告訴世界中國的繁榮鼎盛、博大精深的卻是早已遠去的古老文明和悠久歷史。在古往今來的強烈對比之下,我們更能發現,為了探尋古老中國的輝煌與繁盛,慕名而來的外國人卻在今天靠謊言和偽飾而存的中國現實中陷入了一片茫然與絕望。奧運前後旅遊人數的陡升陡降、大量外資的撤離就足以說明,好奇並不能滿足外國人想在中國尋找美好前景以及踏實生活的初衷和訴求。既然旅遊的、做生意的都選擇了放棄和逃離,那真正想得到中國這張永久綠卡的又能有多少呢?

就在不久前的2013年夏季,媒體報導了一位在上海莫干山居住了16年的英國知名企業家Mark Kitto正準備告別中國、回歸故鄉的消息。臨別之前,他以在中國的真實生活為藍本而書寫的一篇名為《你永遠成不了中國人》的文章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如文章所坦言的那樣,中國的環境、體制問題就是這位完全夠資格申請綠卡的外籍人士,在多年後毅然決然選擇離開的根本原因。類似的案例其實不勝枚舉。比如,中國在線視頻網站土豆網的創辦人Marc van der Chijs也將結束在中國長達13年的生活,原因是他對孩子能否在中國健康成長充滿了擔憂。韓國WELVA智能吸塵器的會社代表及發明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由於中國政府為壟斷利潤而隨意操控市場、違背商業道德,自己在華投資屢屢受挫,先後三次開拓中國市場,都以失敗告終。他來華投資創業數十年,共損失70多億韓元(約合3,800萬元人民幣),最終不得不在血本無歸的境況下選擇回國。除了這些只身前來投資創業的外籍人士之外,一些國家的駐華使館和外企的外派職員也紛紛選擇離開中國。比如,日本駐華大使館的一位環境專員及家人表示,除空氣污染之外,北京的水污染、食品安全問題也是讓他們選擇離開的部份原因。寶馬汽車的首席執行官Kirk Cordill透露,一些曾申請中國外派工作的候選人已撤回了申請,原因是家人不再支持他們。

可見,在中國工作、生活過的外籍人士之所以會選擇離開,並非只是一時興起,而是在中國不堪的現實境況中無法忍受,不得已而為之的必然之舉。按照中國政府對海外人才的定義,上述這些既有經濟實力、又有創業能力的外籍人士應該算是中國稀罕的難得人才了。然而,他們不但不以拿到綠卡為往來、居住中國的便利條件或必備之物,也不會因為綠卡申辦難上加難而阻擋了他們前往中國旅居、生活的腳步。因此,他們的離開只能更加說明,中國這片曾慕名而來的熱土已經不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安寧和愜意,取而代之的只是愈演愈烈的生存危機。相比之下,中國的那張綠卡又價值幾何呢?

有意思的是,媒體還表示,中國此次之所以在綠卡問題上高調提出改革弊政,積極表明意圖招攬海外人才,其實是由於中國自己的人才外流甚多。也就是說,因為「自家的人才」走了,所以才要吸納「外來的人才」。假如說這個理由真為官方所想,那實在要笑倒一片了。可想,連土生土長的自家人都要走,「外來的和尚」又如何念得了中國這本經?若真花時間琢磨這些,不如好好反思一下,為何連自己的人才都要離開故土、遠赴它鄉?說不定仔細品味之下,發現答案竟是雷同,那就更加令人貽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