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化

安徽六安毛坦鎮的「高考兵工廠」

【大紀元2014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岳青報導)毛坦廠中學復讀班被稱之「高考兵工廠」。私辦學校最大的優勢是在招生和收費上沒有過多約束。蜂擁而來的家長與學生,使本來常住6千多人的小鎮人口升達5萬人。儘管這種應試教育模式飽受爭議,但在「高考獨木橋」思維和巨大經濟利益的要挾下,這個復讀班生意很好。

送考前夕 放飛許願燈

6月5日早上,32輛大巴車組成的車隊,從毛坦廠中學的北門一直排到了東門,近四千名應屆高三畢業生將前往六安市參加全國高考。前來送行的家長和下午才出發的高三學生,將北門擠得水洩不通。

「今年規模小了,低調了,不再統一送考復讀班和非本地生源的考生。」一位送行的家長回憶說,去年的6月5日,學校組織了70多輛大巴車送考,全鎮的人幾乎都趕來為考生送行,連國外媒體都來採訪,影響太大了。

一位毛坦廠鎮的居民說,每年的送考前夕這兩天,高三的學生和家長們都要放許願燈,就像過節一樣。在這塊籃球場大小的平地上,一盞盞的帶著心願的「孔明燈」騰空而起。

被學生稱為「地獄」的毛坦廠中學

毛坦廠中學位於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深處的毛坦廠鎮,2013年,毛坦廠中學高考考生11222人,本科以上達線率82.3%,復讀生平均提分近100分,這一記錄已保持四年之久。校方以管理嚴格著稱,被學生稱為「地獄」。

副校長李振華稱,隨著學校名氣提升,生源劇增,毛坦廠中學補習中心8000 學生入學後,就再也沒有上過體育課,球場成為擺設。學校提高了入學分數門檻,他們還要留名額給各級官員的批條生。

據《新京報》報導,2014年,毛坦廠中學設立46個高三復讀班,每班170餘人,總計8000多人,復讀生一年學費最低1萬塊,最高5.3萬。高中部2萬多人,其中本地學生不到十分之一。

學生每天只睡五小時

20歲的小徐是來自安徽淮南的復讀生,和祖父母住在一間十平米的出租房裡,每天5點半起床,23點半下課,睡覺不超過5小時,除吃飯和午休外有13個小時在課堂度過。

家長李先生說,學校把復讀生按社會青年對待,要是不聽話,老師揮手就打、抬腳就踢。

一位姓張的媽媽有一次去學校送飯,一直不見孩子出來,深夜放學,孩子說因為作業沒完成,老師不准他吃飯。

家長送飯到學校

每天中午和傍晚,住得遠的陪讀家長拎著飯菜站在毛坦廠中學大門外等候,孩子們下課便跑出校園,在約定的地方找到家人,或蹲或站迅速填飽肚子。除了寒暑假,校門外送飯的數千父母如潮汐一般來來去去。

6月1日,舒城縣的張女士的丈夫從外地趕來陪孩子最後幾天的高考衝刺。舒城縣張女士先後陪讀兩個孩子,在毛坦廠住了五年。「5年來光租房和生活費至少花費18萬」張女士說。孩子上學後,她買菜、洗衣、做飯、學習十字繡,有時和當地人一起跳廣場舞或補補覺。

陪讀的家長的另一半,基本都是在工作,或做生意,打工等。平日很少團聚,在重要節假日或少數週末的時候,才團聚在出租房裡。在陪讀家長中有一個順口溜,「學生學習受了3年苦、學生的媽媽跳了3年舞、學生的爸爸打工受了3年苦、房東變成了大地主」。

全鎮因高考學生 生意多

毛坦廠中學不允許學生帶手機和電腦,鎮上沒有網吧,合肥人姚慶胡2008年來毛坦廠創業,在學校邊上開了兩個店,一個電話亭,一個淘寶網店。他店裡有20 部電話和10台電腦,學生只許上網淘寶,學生選好商品,姚慶胡給他們下單,學生另外支付給他五到十元手續費。姚慶胡前年在鎮中心開了一家有100多張床位的賓館,平日標間80元,臨近高考漲三倍。

毛坦廠鎮的房租以每年500-1000元的幅度上漲,本地居民是高考經濟的最大受益群體之一。陸先生在學校對面有個六層樓,內設24個帶廚衛的套間。他說,「樓房2011年投入使用,每套每年房租2萬,投資建房的80多萬去年全部收回。」

在網絡上,毛中的學生多被稱為「高考工廠」生產出來的「考試機器」。對此,有學生顯得有些不屑一顧,「我要應付高考,只能這樣。要說錯,也不是應試教育的錯,社會給我們的答卷就是這樣的。如果進不了大學,我一個高中生出去打工,說甚麼綜合素質呢?」

(責任編輯:林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