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郭施亮:獨立董事怎能淪為官員的「變相福利」?

【大紀元2014年07月25日訊】近年來,「官員獨董」問題被頻繁曝光。有權威媒體報導,按照2013年年報統計顯示,縱觀滬深兩市2,532家上市公司,曾經在黨政機關或者公檢法系統有過任職經歷的「官員獨董」共901人,加上一人兼任多家公司獨董的情況,共1,101人次。這些獨董分佈在816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每2.3家上市公司就有1人次的官員獨董。

針對「官員獨董」的現象,國家也於近幾年制定出相關的政策,以壓制「官員獨董」對資本市場乃至社會的負面性影響。

2013年10月19日,中組部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問題的意見》,規定現職和不擔任現職但未辦理退(離)休手續的黨政領導幹部不得在企業兼職(任職)。自此以後,掀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官員獨董」離職潮。

近期,有數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清理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40,700多人次,其中省部級幹部229人次。就目前而言,省部級幹部中已履行完免職手續的有173人次,還有56人次兼職正在待企業履行相關免職程序。

就在7月22日晚間,民生銀行的一則公告引發了社會的關注。據悉,該行董事會於7月22日收到獨立董事巴曙松的辭職報告。然而,按照資料顯示,巴曙松任職獨立董事的有效期還沒有結束,其任職期理應至2015年4月10日。

巴曙松身為行業內的權威專家,其業界影響力相當高。而他出任民生銀行獨立董事期間,年薪卻高達100.5萬元,被媒體稱為「最貴」的銀行獨立董事。

事實上,近年來壟斷性行業的獨立董事基本享受著偏高的薪酬。尤其在政策資源優勢明顯的銀行業,其獨立董事的年薪水平遠遠高於其他行業的平均水平。

截至2014年4月28日,已公佈的7,244名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共領取約4.75億元的薪酬,其中6,950名獨立董事獲取的薪酬從1,000元至100.5萬元不等,差距竟高達1,000倍!

縱觀傳統五大銀行獨立董事的薪酬水平,其中,中、農、工、建、交五大行全部獨立董事的平均年薪高達150萬元,不同行業之間獨立董事的薪酬水平差異巨大。

其實,獨立董事制度建立的本意在於維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同時,獨立董事理應具有獨立性,盡職盡責地為中小股東創造權益。

然而,自中國獨立董事制度建立十多年以來,其意義本質已經逐漸變味。多年來,隨著特權階層的強行介入,獨立董事制度竟然淪為官員的「變相福利」,確實是一大悲哀。

在實際操作中,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基本由權威專家、退休官員等人物擔任。也存在部份上市公司,聘請其他上市公司的高管擔任本公司的獨立董事。

不過,在中國獨立董事制度建立至今,「官員獨董」現象仍然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官員的社會影響力大,其背後暗藏著眾多的利益鏈條。

一般而言,官員擔任獨立董事具有幾層意義。一方面,在職官員尤其是退休的高級官員,其擔任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是福利訴求的真實反映。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更願意聘請官員擔任公司的獨立董事,畢竟在當代社會,有強硬的後台支撐尤為關鍵。於是,在此背景下,獨立董事的「獨立性」難以體現,反而充當了上市公司的門面工具。

筆者郭施亮認為,從表面看,官員擔任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平均薪酬不會太高,大多數官員獨董的薪酬水平介於5萬~10萬之間。但實際上,官員獨董的「隱性收入」卻難以估算。更為普遍的是,上市公司高管通過「送內幕信息」等手段籠絡官員,為官員實現「增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官員及社會權威人士擔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以獲取幾份的薪酬。至此,他們的專業知識水平究竟達不達標,又能否抽出時間進行盡職盡責,確實值得懷疑。

近年來,以官員、上市公司高管為主的各路人物為了實現財富的增長,各出奇招。

對部份官員及相關利益者而言,最大限度藉助信息優勢,低價購入大量擬上市的公司原始股,以實現「一夜暴富」的目的;對部份退休官員而言,熱衷於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到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等職務,再通過其他渠道大肆撈金;對部份上市公司高管而言,熱衷於藉助企業上市,大肆套現。更有甚者,為了提前套現而辭職。

顯然,這就是當下國內資本市場的真實寫照。從官員到企業高管,基本離不開一個「利」字。於是,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部份官員因利益而屈服。至於部份企業家,也因利益而斷送了企業的前程。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誰還會對中國股市抱有希望呢?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