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

美國高級研究員:預防「恐襲」更重要

【大紀元2015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蕭桐美國華盛頓DC報導)歷時三天的法國連環恐怖襲擊,在法警擊斃五名疑犯後結束。法國的凱旋門上,打出「巴黎就是查理(Paris est Charlie)」的標語聲援查理週刊。本次共造成17人遇害的多起恐怖襲擊,引起了世界範圍的關注,一月十日至十一日,巴黎舉行集會,悼念在《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槍擊案、巴黎蒙魯日襲警案、以及人質事件中喪生的遇難者,聲援新聞自由。法國總統奧朗德、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總理默克爾、意大利總理倫齊、西班牙總理拉霍伊、芬蘭總理斯圖布以及美國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都表示會參加集會。

「我們必須認識到,年輕的極端狂熱者產生的原因,並從根本上解決恐怖襲擊問題。」美國聯邦法規(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CFR)高級研究員法拉潘蒂斯(Farah Pandith)認為,破解極端主義快速散播的關鍵點不是在恐怖事件發生後,而是在事件發生前尋找原因。「十幾歲的少年正是尋找『自我』的時候,對居住在歐洲的穆斯林來說,他們還有對自己信仰的困惑。」

法國有六百萬穆斯林人口,其中62%為30歲以下的年輕人。在美國「9.11」事件發生時,這一部份人還只是幾歲的孩子。雖然製造恐怖的是少數極端分子,但「9.11」事件還是影響了國際社會環境。這些孩子們生活在與父輩截然不同的大環境中,當他們遇到困惑時,由於得不到家長和社區的解答,就到網絡上尋找答案。因此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善於運用網絡傳播極端思想的「基地」組織的影響。

潘蒂斯認為,「反恐」的關鍵,在於政府與穆斯林社區的溝通。實際瞭解每個社區的狀況,針對不同社區因地制宜。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對社區的多方位支持很重要,但是政府不應參與到具體事務的制定和實施中。

「政府不應是反恐策略的制定者,真正的參與『反恐』教育的,是穆斯林社區的居民。在那些『未來的極端分子』還是少年的時候,他們的父母、社區的社工有沒有真正花時間,解答他們心中的困惑才是關鍵。」

此次恐怖襲擊,也為歐洲其他國家敲響了警鐘。「『基地』的危險性在於,他們不允許『不同』的存在,這個世界不以他們的方式存在,就不配存在。」 潘蒂斯表示,國際社會必須正視並重視極端恐怖份子的邪惡性,認真切實的解決問題。「這個問題一定能得到妥善解決,但前提是我們要具有前瞻性,並付出足夠的重視和努力。」

《查理週刊》創刊於1970年,通過諷刺、調侃包括政治人物、宗教領袖在內的漫畫和文章表達意見。1月7日,位於巴黎的《查理週刊》編輯部遇襲,造成12人死亡,多人受傷。8日,槍手在巴黎南部近郊蒙魯日的沙蒂永門處槍擊了一名女警察和一名公務員,女警在送醫後因傷情過重不治。9日,「查理案」兩名在逃襲擊者現身;同時,巴黎市內有槍手衝入超市劫持多人。兩起武裝劫持案中的三名嫌犯被警方擊斃,另一嫌犯下落不明。「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在9日宣稱,對雜誌襲擊事件負責。如果該消息獲得證實,這將是該組織首次在西方國家完成恐怖襲擊。

責任編輯: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