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英聽列大學門檻 台教團:對偏鄉不公

【大紀元2015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高中英語聽力測驗每年舉行2次,目前全台各大學約1‚700科系中,約有100多個科系將英聽設為錄取門檻。全教總表示,英聽存在「城鄉差距」,一旦學生英聽成績未達科系門檻條件,就算其他科目考再好,都被刷掉,是對偏鄉、離島學生而言相當不公,建議改列為參酌的備審資料。

全教總也質疑,英聽測驗的公信力,不如國際大型考試如托福(TOEFL)、多益(TOEIC)等,此外,大考中心公布的參考試卷錄音檔,念題速度、中間停頓,和實際考試時差距很大,這些問題都讓學生無所適從。

尤其對偏鄉孩童更不公平,依大考中心統計,北區考生近兩成拿到A級,東區只有9%,離島只有5%;東區學生成績多集中在C級達44%,離島51%拿C級,最低等級的F,也以東區和離島學生最多,北中南區學生則超過五成成績都在B級以上,這對大學入學公平性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教育部長吳思華回應,尊重各校系的選擇,會請大考中心公布學生常錯的題型,供教學參考,但各校系對學生有不同的期待,是否要採用英聽門檻,仍要尊重校系的決定,畢竟英聽測驗也有增進高中生英語能力的目的。

吳思華說,將會要求大考中心,定期公布歷次考試重要題型、考生易錯的文法等資訊,讓師生得以參考改進。◇

責任編輯:尚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