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科學家發現一顆白矮星在「吞食」小行星

【大紀元2015年10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許家琳綜合報導)美國宇航局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一顆白矮星正在「吞食」一顆小行星,看似有點「星球大戰」的意味。科學家擔心這種現象也會在太陽系內發生。這項研究成果週三(10月21日)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范登堡(Andrew Vanderburg)及其研究團隊,利用開普勒2號太空望遠鏡研究白矮星「WD1145+017」,發現每隔4.5小時,白矮星散發出的光芒就減少40%,這意味有東西掠過白矮星及望遠鏡之間。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使用地基望遠鏡進行後續研究後發現,有至少一個,甚至很可能多達6個或更多的小型岩石天體正圍繞著該白矮星運動,並拖著由塵埃組成的尾巴。對來自該恆星的光進一步分析後,研究人員發現該白矮星表面含有鈣、鐵和鋁元素,這表明這些岩石天體正在逐漸解體。

研究者人員估計,每秒鐘有800萬千克的物質受到白矮星的巨大熱量烘烤而蒸發。范登堡則表示,這是人類首次證實,白矮星附近有由岩石組成、正在解體的天體運行。

白矮星「WD 1145+017」在處女座,距離地球約571光年。

幾十年來,天文學家設想白矮星可能還在繼續吸取周圍外行星和小行星的殘留物,這些殘留物是在白矮星激烈的形成階段被甩到行星系統內部,並被其強大的引力撕碎的。現在這個研究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正在進行中的此類過程。

美國空間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德博斯(John Debes)表示,很久以前我們就想出了解釋白矮星為何布滿塵埃的理論,但直接觀測到星子(指與矮行星大小相似或更小的岩石天體)在我們的眼前蒸發,真是令人激動。

范登堡說:「這種情況在我們太陽系中也很有可能發生。」

據悉,一個質量不太大的恆星(例如太陽)再耗盡其所有燃料時,就會變成一個白矮星。

責任編輯:李默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