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蔣公129歲誕辰 歷史學家追思蔣介石貢獻

【大紀元2015年10月31日訊】10月31日是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中正(蔣介石)誕辰紀念日,從10月30日起,社會各界湧入臺灣桃園大溪慈湖「先總統蔣公陵寢」謁陵。今年適逢抗戰勝利70週年,在蔣介石誕辰前夕,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在紐約發表《民族英雄蔣介石》的演講;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日前在波士頓演講時表示,最重要抗戰老兵是蔣介石。

蔣中正總統十七歲就讀鳳麓學堂時留影。(臺灣中正紀念堂)

辛灝年:民族英雄蔣介石

辛灝年表示,在80年代開展中華民國史研究後,完全被蔣介石所吸引,發現「他是好人,他是英雄」,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內心對蔣介石的崇拜到了從沒有過的高度。」他表示,蔣介石一生為中華民國所做的事情,為中華民族立下的功勳,堪稱「中國五千年上第一位在反侵略戰爭中獲得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

1945年8月24日中華民國政府主席蔣中正於《聯合國憲章》簽署典禮簽字。(網路圖片)

抗戰是國民黨蔣介石領導打的,辛灝年說,蔣介石不但自始至終堅持抗戰,而且自始至終頑強地領導抗戰。在蔣介石的領導下,中國才沒有在遭受史無前例的侵略中亡國亡族。他說,蔣介石是第一個向羅斯福和丘吉爾提議創立同盟國的聯合國,「他是聯合國的第一創始人」。

民國13年(1924年)6月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與前總統蔣中正在廣州黃埔軍校合影,蔣中正繼志承業,亦以收復臺灣為不渝之職志。(翻攝:林伯東/大紀元)

他認為,蔣介石具有「清醒的民族意識」、「深厚的民族感情」、「堅貞的民族精神」、「頑強的民族意志」。他說,「1923年蔣介石曾到蘇俄考察3個月,他當時就提醒留俄人員,蘇俄是不瞭解中國國民革命的,蘇俄是昔日的舊沙皇在新時代的翻版,所有留俄人員必須警惕這一點,他不是真正要幫中國人。而且,蔣介石還發現,蘇俄有侵佔中國外蒙古的野心。」

由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北美同學會及抗日戰爭美國援華醫藥促進基金會舉辦的「慶祝抗日戰爭勝利七十週年暨追思蔣公中正及夫人宋美齡領導抗戰勝利大會」日前隆重舉行,追思蔣中正、宋美齡及抗戰將士,歷史學家辛灝年作《民族英雄蔣介石》應邀演講。 (林丹/大紀元)

辛灝年介紹,「蔣介石當時就看到,蘇俄不懂中國的革命,他們強勢地要在中國劃分階級、製造鬥爭,這樣的手段非但不是朋友的做法,而且可能會比敵人還要厲害地對待中華民國。」

辛灝年強調說:「歷史證實,蘇俄徹底崩潰,從列寧到斯大林,到1991年這個恐怖、專制的國家徹底崩潰,世界上還有誰比蔣介石具有眼光,能夠看到將來,看透陰謀?全世界沒有第二個。」

蔣介石所指出的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辛灝年說:「那是因為他高昂、堅貞的民族精神,站在本民族、國家的立場上,考察他國的政治制度是否對本國有好處。歷史事實證實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蔣委員長騎馬檢閱抗日部隊。(網路圖片)

郭岱君:最重要抗戰老兵是蔣介石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入中國東北,中國人群情激憤。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近日在波士頓演講時說,蔣介石十分痛恨日本,但他深知,當時的中國軍隊遠不是日本軍的對手,中日實力懸殊,中國要爭取時間。在蔣介石日記中,已經成為基督徒的蔣介石時常禱告,讓神給予他時間。

郭岱君表示,蔣介石也一直派人去歐美尋求援助,因而遲遲沒有正式向日本宣戰。蔣介石在日記中,還記載了自己不能被黨內人士和學生理解的痛苦。蔣介石採取的方針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他在日記中寫到「不先剿共滅匪,則不能禦侮。不先平內,則不能攘外。」

她說,另一方面蔣介石積極和日本和談,希望再有三年,拖到一九三九年,不幸的是,由於張學良的魯莽,西安事變打亂了他的部署。他在日記里反覆講「漢卿壞我大事」、「漢卿誤我一盤好棋」、「漢卿誤我大局」,而張學良當時一定是看到了蔣介石的日記,深受感動,最後決定護送蔣介石回南京。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沒有辦法再拖延,全國倉促抗日。郭岱君表示,蔣介石本來希望德國顧問能幫助他訓練六十個德國裝備師,但此時一半都沒達到,同時想取得蘇聯、美國等列強的支持也落了空。然而,一旦宣戰,蔣介石堅定不移。

1945年9月9日,南京,冷欣中將代表將日本降書獻給中國戰區統帥蔣中正,白崇禧將軍(前排右側內三)。八年抗戰勝利,事實上中國已經國困民貧,可說是一次慘勝。(翻攝:鍾元/大紀元)

蔣介石在抗戰時曾講,中國人地域不分東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每一吋山河都是抗日的地方。郭岱君說,他那時確實是帶著中國人這樣做,他想拖垮日本,以空間換取時間,打不贏就換地方。事實上也是,直到國際反法西斯戰場上出現轉機,中國才贏得抗戰的最後勝利。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38萬931次。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也讓日軍死傷近250萬人。郭岱君說,從歷史的觀點來看,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在鋪天蓋地襲來的各方壓力下,蔣介石忍辱負重,竭力護衛國家,實不愧為民族英雄,功不可沒。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