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吳惠林: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大紀元2015年12月23日訊】「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這一句坊間早已人人琅琅上口的話語,在2016臺灣總統大選最後階段由立法院王金平院長口中說出,更凸顯其深意。話中的「政策」指的當然是「公共」政策,也就是政府政策,其影響對象是廣大的民眾,一旦產生壞效果,受害者就是一籮筐,而貪汙則是有關機關的官員要脅或收受賄賂等,受害者相對少,而在管制多多的社會裡,貪汙行為還有讓交易較順暢的正效果呢!所以,錯誤的政策當然是比貪汙可怕多了。那麼,如何避免政府實施錯誤的政策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囉。可是,如何是好呢?

錯誤公共政策如何避免?

可以分兩個層次來說,就高層次言,就是政府應不應該做公共政策?這個問題即便還是爭爭吵吵,但已只是理念之爭,如今全世界實際上都已落在低層次上爭論、檢討、批評,這就是政府究竟該做何種公共政策,以及應該如何做?這牽涉到基本觀念和對政策施行的評估,被認為是專業,是專家們才能置喙的。這其實是很值得商榷的,但似乎已是普遍的認知。

如此一來,我們只能盼望這些專業者(專家們)以「溫暖的心和冷靜的腦」,或協助政府規劃好的政策,或監督政府並對政策作妥適的評估,畢竟政策效果難以估量,有看得見的、有看不見的、有直接的、有間接的、有有形的、有無形的。許多政策乍看乍聽之下是好的,實施之後或許有立即可見的短期好效果,卻會肇致長遠的後遺症,這也就是為何有「愛之適足以害之」、「溫水煮青蛙」、「包著糖衣的毒藥」、「到地獄之路往往是好意所鋪成的」等等警示話語了。財政經濟政策和福利政策是很明顯、很重要的兩種政策。

2016臺灣總統大選,在三組副總統候選人出爐後,頓時熱鬧異常,其中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受到嚴厲的批判,尤其在「軍宅」炒作事件更是一片撻伐聲。「軍宅」是典型的社會福利政策,本來是要幫助弱勢的榮民、眷村住民解決住屋問題,但法律專業的中產階級以上者,卻能鑽法律漏洞,在威逼利誘、官民勾結下對弱勢者進行「合法掠奪」,致使政策得利者是強勢者,而原本要被保護的弱勢者甚至成為受害者,廣大的人民百姓也間接受害。貪婪的當事人當然應受譴責,但如果沒有這種政策,這些人也就不會有機會了呀!

「合法掠奪」行徑比比皆是

類似的社福政策,臺灣社會比比皆是,年金制度多年來一再被提及,政府舉債做政策更司空見慣,證所稅、房屋稅、奢侈稅等財稅政策,ECFA、自經區、兩岸服貿貨貿等經濟產業政策,22K、基本工資、加薪、促進就業等勞動政策可說是琳琅滿目,令人眼花撩亂,連各種媒體都只能充當政府政策傳聲筒,對人民進行催眠,或被進行「置入性行銷」作單方面正向宣導,到頭來全民受到的傷害,只能事後抗議或無語問蒼天、啞巴吃黃蓮。

如何是好呢?具「溫暖的心,冷靜的腦」的專家們站出來為文發聲就是一帖良藥、一條明路。不過,能承擔此種任務者並不多,畢竟觀念正確、清楚、文筆流暢、通俗、犀利、一針見血,口才便給又有慈悲眾生的心、具正義感的專家學者並不多。在稀少人物中,陳博志教授是頂尖的一位,素有才子之稱的陳教授,早在臺大經濟系當學生時,就頭角崢嶸,當時陳昭南教授交下的難解題目,都靠他破解嘉惠所有同學。他一路走來,碩士、博士、臺大教授、經建會主委,帶領學術研究及進行政府的計劃研究,可說理論、實務兼具,其對問題的研析,政策的來龍去脈清楚明白,看法見解鞭辟入裡,文章著作擲地有聲,更可貴的是,他願意寫通俗文章。

閱讀陳教授的通俗文章,對於政府政策的利弊得失能有清楚的認識,身為主人的眾臺灣人,不但不會被騙,還能讓好的政策出現。不相信嗎?讀這本《不能只怪馬英九》應能證明呢!

揭穿壞的公共政策的一本書

本書集結陳教授八年來在《看》雜誌專欄裏發表的文章,全部都是針對馬政府政策的評論,經分類成11章(11個主題),依序為不能只怪馬英九、633和不切實際的目標、曲解學理的油電雙漲、胡吹亂搞的房市泡沫、荒腔走板的股市和證所稅、亂撒錢的景氣對策、謊言堆砌的ECFA、背棄人民也被人民拋棄的服貿、一直換口號的自經區、畫餅買票的就業和加薪政策,以及數不完的其它問題。光由題目就知道各章談的是什麼政策,理白言白的篇章讀來輕鬆舒暢。

正如作者所言:「本書整理了我八年來對馬政府政策的一部分評論,目的並不是要證明我的先見之明,而是要讓大家藉這些實例更了解國家政策當中的一些其實不難懂的重要道理,以防止以後的政府再犯類似的錯誤。」善意的文章更值得閱讀,也讓我們能從歷史中獲得教訓和啟示。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