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共GDP增長目標7% 11年最低 港股連三跌

【大紀元2015年03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賀詩成香港報導)中共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調低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至7%,增長目標創2004年以來最低,通脹目標為3%左右。李克強表示,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大。香港分析師認為,雖然中國的GPD數據有很大水份,但李克強調低GDP目標,說明大陸經濟放緩情況比想像的更加嚴重。消息亦令中港股市走軟,港股一度挫331點,收報24193點,跌272點。

中共調低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至7%,增長目標是2004年以來最低,消息令5日恆生指數走跌,收市報24193點,下跌272點。(余鋼/大紀元)


港股連跌三日,恆指午後跌勢轉急,最多挫331點,低見24,133點,收報24,193點,跌272點;全日成交金額增至921.25億元。國指跑輸恆指,全日收報11,597點,跌140點或1.2%。

滬深股市方面,大陸GDP保七,加上昨日再有700億元人民幣資金回籠,以及新股下週申購,資金面趨緊等多重利空消息挾擊下,拖累內地股市全日走軟。滬市午後進一步走低,曾下挫逾1.7%低見3221點。至臨近收市前,兩市跌勢喘穩,滬市仍然跌近1%。上證指數收報3,248點,跌31點或0.95%;深成指收報11,566點,跌88點0.76%。兩市成交金額7,414.48億元。

2015年大陸經濟形勢嚴峻

對於中共官方調低GDP目標為7%,大和證券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表示具體數據意義不大,因為中國GDP的數據一向水分高,不過他指,如果調低目標至7%,說明大陸實際經濟情況放緩,真實情況更為嚴重。

他說:「我們預測是6.9%,但意義不大,因為我們對GDP的數據不是很重視。但整體數據反映中長線看跌,中國各項經濟數據都比原來差很多。」如一月份大陸進口、出口雙雙下跌,出口總量同比下降3.3%,而進口量則猛跌19.9%,加上製造業蕭條,人口老化的挑戰加上外圍經濟環境差等多種因素,令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賴志文表示,目前外界最關心大陸資金流走,加上今年打貪力度更大,相信當局唯有靠強化改革,令資金留在大陸。

中銀國際證券執行董事白韌出席一個發佈會時表示,今年GDP下調至7%,說明大陸經濟下行壓力持續,而中銀對GDP的預測是6.8%。當中困擾中國經濟的一大因素是房地產業不景氣,從2013年尾至今都沒有起色,據粗略統計,中國房地產下調10%,GDP則拖低1.8%,「如果房地產大週期向下,大陸GDP增長受到影響」。

中銀國際執行董事及市場交易部主管白韌表示,中銀對中國GDP的預測為6.8%,中國經濟面臨房地產業下行等多個困境。(余鋼/大紀元)


另外,製造業出現困難,某些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結構調整未能成功,持續對大陸製造業帶來壓力,亦令中國經濟步入蕭條。

路透社引述澳盛銀行中國經濟分析師周浩的分析指,大陸面臨經濟下滑和通貨緊縮的風險。他預期,央行今年第二季可能還會降息一次,降準一次,第三季再降準一次。

李克強承認中國GDP數字是人造的

中國經濟資料真實性一直受到外界懷疑,諾獎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就將中國的經濟統計數據稱為科幻小說,而李克強本人也曾經對來訪的美國客人說中國GDP數據不可靠,是人造的。

據維基解密公開的編號為07BEIJING1760的機密級文件顯示,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於2007年3月對時任美國駐北京大使雷德(Clark T. Randt)表示,判斷中國的經濟不能看數字。

李克強表示,中國GDP數字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GDP figures are「man-made」and therefore unreliable)。評估遼寧的經濟時,他主要看三個數字: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發放的貸款額,至於GDP,「僅作參考」。

原審計署高官承認經濟數據造假

中國經濟資料真實性一直受到外界懷疑。3月4日,中共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在兩會上表示,過去幾年中國經濟資料造假嚴重,數據搞得太高,現在一下降下來就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需要逐年消化。

董大勝表示,中國造假的經濟資料包括GDP增速、財政收入、信貸資料、進出口資料等。有些地方財政虛收虛增、有些地方收過頭稅的,也有些地方買稅。

中共GDP為何長期造假,部份中共官員的公開講話透露出一些資訊。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北京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率不能過低,否則會出現財政金融風險和失業率上升;中共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表示,7%是2015年經濟增長的底線。7%的增長速度不能破,一旦破位下行,將會出現很大風險,中國經濟可能會失控。

責任編輯:蔡恆;覆核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