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王貴成:建立「國家閱讀日」中國人就能愛讀書了嗎

【大紀元2015年05月22日訊】要求建立「國家閱讀日」的呼聲由來已久。早在2007年的「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再度提出了建立「國家閱讀日」,這也是他連續第五年提出相同提案。同時在提案上署名的還有著名作家王安憶、張抗抗、梁曉聲、趙麗宏等人。朱永新曾表示,當前部分國民心態浮躁,與疏於閱讀、遠離經典、缺乏應有的文化底蘊有極大關聯。

這一提案儘管在網上引發了爭議,但多數線民對此表示贊同。大家普遍認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現在開始做總還不算遲。但我卻不以為然。就算國家用行政立法的力量設立了「國家閱讀日」,從現在開始國人就能形成一個「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熱潮嗎?國人從此就能變得愛讀書愛看書了嗎?要知道現在早已經有了「世界讀書日」,我們與世界接軌也已經有了好些年頭了,但這個「軌」接上了嗎?建立「國家閱讀日」只是增加了一個好聽的節日名頭而已,於國人讀書習慣的養成、閱讀率的提高並不會有什麼大的幫助。

儘管中國古代早就有勸人讀書的詩了,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了能獲得做官的敲門磚,人們讀起書來也是廢寢忘食天昏地暗。而到了現在,時代大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已經不利於讀書習慣的養成。先不要說畢業即失業,就業的壓力使得大學生們失去了讀書的動力。單說現在的學生在學校裡接受的教育,一切以考試為中心,那裡還能讀書啊,只能「讀考」了,讀幾本考試的教材、參考書、習題集而已,像培根說的「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式的讀書就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了。語文學習應該說是培養讀書興趣的主要途徑了,課本裡有時候也會難得的有一兩篇好文章,但讓人尊敬的語文園丁們早已經習慣了肢解手術式的大手筆教學,或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或寫作特色,或對外國或對本國腐朽黑暗現實的批判,於是乎嗚呼哀哉了!本來還有讀書願望的花朵們不是被嚇得花容失色,就是大起逆反心理,最後絕大多數花朵對讀書失去了興趣。這或許正是學校裡培養不出讀書人的原因所在。至於社會上,讀書人要麼成了迂腐的代名詞,要麼成了貧窮的同路人,相反,那些不讀書的卻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八面玲瓏於官商之間,左右逢源於學界當中,成為先富起來的一族,讓多少兀兀以窮年的讀書人羨煞慕煞。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呆久了,誰還願意去讀書呀!

要想讓國民熱愛讀書是需要一定的讀書環境的,我們不妨看看世界上最愛讀書的猶太民族是如何做的。猶太人熱愛讀書喜歡學習,可謂歷史悠久。在古代,不少猶太人的墓園裡常常擺放著各種書籍,因為猶太人相信,在夜深人靜時,死去的人們會出來讀書。為了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庭中,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小孩則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書本是甜的,讀書會對人生大有裨益。據統計,以色列人均擁有圖書館和出版社的數量居全球之冠。這個僅有500萬人口的國家,持有借書證的就有100多萬人。以色列的書刊價格非常昂貴,每份報紙售價6美元,訂一份報紙每月需要100多美元,而普通以色列人對訂閱報刊十分慷慨大方,每家每年都要訂閱好幾份報刊。

在猶太人眼裡,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美德。而中華民族的讀書,早以前是為了踏上仕途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現在則是為了找個體面的工作,總之都有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做怪,真心實意的讀書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過的。

讓人敬佩的是,猶太人愛書且從不焚書,即便是一本攻擊猶太人的書,也不會遭到被焚毀的厄運。而我們呢,焚書的豐功偉績可謂史不絕書。最古老最著名的當推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不過與解放以後偉大舵手親自發動的「文化大革命」比起來,其影響和規模都要遜色多了。在那個紅色年代裡,為了保持萬眾一心,除了馬恩列斯毛魯等人的書外,其它書都在「焚書」「禁書」之列。你說,有著這樣光榮「焚書」傳統的民族,怎麼可能會真心實意地讀書呢?

更主要的是,猶太人堅持不懈的讀書學習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讀書改變了猶太民族的命運,不僅智慧裝在他們的腦袋裡,猶太民族湧現出了眾多的科學家,而且金錢也裝在他們的口袋裡,擁有億萬家財的富賈鉅賈也居於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國,屈指可數的億萬富翁中,猶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

猶太民族的讀書之路給了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發,那就是要想讓讀書在國民中形成一種熱潮,形成一種習慣,就必須徹底屏棄那種「鬥雞走馬勝讀書」、「紈絝子弟成賢能」的庸俗觀念,讓讀書成為改變人命運的一種力量,讓讀書人在現實生活中能得到豐厚的回報。因此,從方方面面創設有利於讀書的長效機制,才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的大事。而呼籲建立「國家閱讀日」不過是捨本逐末,除了能暫時吸引公眾的眼球,讓人們多幾聲感慨的歎息外,還能有什麼作用呢?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