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垃圾的最後一哩不一定是焚化廠

【大紀元2015年07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把最末端實際處理的經驗,分享給前端製造垃圾的人們,幫助大家抓住訣竅,把垃圾減量回收做到更好。」市長涂醒哲14日前往嘉義市垃圾焚化廠視察,與參加104年度里資源回收研習活動的所有東西區里長們一起聆聽環保局與代操作廠商達和環保公司簡報,涂醒哲一行參觀中央控制室與吊車室了解垃圾焚化處理的操作流程,也讓在場里長們明白,垃圾的最後一哩不一定是焚化廠。

涂醒哲表示,感謝里長努力推動,垃圾逐年減量,回收率漸增。但這還不夠,首先在垃圾進入焚化廠之前,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可以做到更好,例如廢木材、壞掉的桌椅可以變成修復老屋的建材、充滿古意的文創商品,他想要推動的觀念是,垃圾的最後一哩不一定是焚化廠,而是可以搶在進焚化廠之前,在市民朋友、社福團體的手中,資源回收再利用變成寶物。

涂醒哲解釋,進焚化廠的垃圾量變少,焚化廠所產生的汙染量,自然也會減少。(李擷瓔/大紀元)


涂醒哲解釋,進焚化廠的垃圾量變少,焚化廠所產生的汙染量,自然也會減少。他勉勵焚化廠,不僅要爭取評鑑的好成績、做好氣體排放汙染控制,更要主動的教育市民朋友如何垃圾減量、分類、回收。

涂醒哲一行參觀中央控制室與吊車室了解垃圾焚化處理的操作流程。(李擷瓔/大紀元)


環保局表示,焚化廠自民國87年啟用至今已17年,每日垃圾處理能量達200-300噸,連續多年在全國24座大型焚化廠獲得運轉率第一。104年6月23日嘉義市焚化廠獲得環保署第三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殊榮,今天特別將這個獎座轉呈給涂醒哲。

今日活動也邀請頂庄里里長莊天基、新店里里長梁仁豪以及嘉義縣明華社區江志弘先生分享資源回收工作的推動經驗,讓里長在資源回收推動、垃圾減量等作為提供更多的助益。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