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臺41老人捐地養千人 感動企業捐機具增產量

【大紀元2015年08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龍芳臺灣臺北、臺東連線報導)臺東縣東河鄉泰源部落藏身山谷中,老年人口比例高達40%,獨居老人又佔了20%。「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目前已有41位老人家捐出21甲土地成立「喜樂農場」,養活東海岸近千名老人。

率先捐出3分多地的74歲阿美族阿嬤林玉英說,他的孩子都在都市打零工,看到志工人員辛苦開車到西部排隊領米,於是捐出休耕35年的地種稻米,她自己也可以到農場幫忙工作。74歲高素花阿嬤和70歲的李阿木阿公,也都因為小孩在外當水泥工,捐出土地。阿嬤說,看到土地都長草了,很可惜,讓農場種蔬菜,她也可以下田幫忙。

臺東東河鄉泰源幽谷附近41位老人家捐出21甲土地成立「喜樂農場」,養活東海岸近千名老人,同時自己也可以自己下田工作。(中央社)


臺東東河鄉泰源幽谷附近41位老人家捐出21甲土地成立「喜樂農場」,養活東海岸近千名老人,張榮發基金會更贈送曳引機、插秧機及中耕機助務農。(中央社)

2年前,臺東聖母醫院在部落成立「免費送餐及居家服務」站,照顧貧病長者。去年泰源幽谷內,14位老人家為了感謝聖母醫院,捐出7甲休耕的土地成立「喜樂農場」讓醫院耕作,老人家也跟著下田,5甲種稻米、2甲種蔬菜,收成每天供應1,000多個便當給東海岸貧困老人家使用。

臺東東河鄉泰源幽谷附近41位老人家捐出21甲土地成立「喜樂農場」,養活東海岸近千名老人。74歲高素花阿嬤(右)和70歲的李阿木阿公(左),因小孩在外當水泥工,都開心捐出土地。(中央社)

長榮捐農耕機具 喜樂農場增產量

阿公、阿嬤開心的說「不用擁有,但是可以享有」。有感於「喜樂農場」照顧當地長者的愛心,張榮發基金會4日捐贈3台農耕機具,包括曳引機、插秧機及中耕機,讓農場生產能夠事半功倍,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號召部落青年返鄉,為部落注入活力。老人家以傳統舞蹈歡慶,並感謝基金會,有機械幫忙,老人家省下不少力氣。

張榮發基金會4日捐贈喜樂農場3台農耕機具,泰源部落頭目李新木希望透過機具生產為部落帶來希望。(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臺東縣泰源幽谷41位長輩捐出土地讓醫院耕作,收成能提供上千名老人便當;張榮發基金會4日捐贈農機,阿嬤迫不及待立刻使用。(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當地86歲的部落頭領李新木表示:「除了農耕機具外,也盼望年輕族人返鄉。過去豐年祭時,族人都會回來參加,近年來,參加祭典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我非常擔憂部落傳統文化及習俗正逐漸消失中。」

返鄉青年社工簡志龍強調,目前泰源已有35名年輕人表達返鄉意願,卻苦無工作機會。張榮發基金會總執行長鍾德美表示,基金會將進一步協助部落籌設「臺東縣菈密特協會」,號召年輕人返鄉創業,重新凝聚部落生命力。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