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治

習近平一度否決國企改革方案

【大紀元2015年09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在訪美前夕,習近平啟動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不過,據披露,早前,習近平曾經否決了國務院國資委提交的一份國企改革方案。據報導,國企改革方案出台的背後涉及各方利益博弈,導致數易其稿,兩年後才最終出台。

9月13日,習近平當局發布《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任務和舉措。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導,據知情人士說,《指導意見》反映出習近平的觀點,即國有企業應改進提高,繼續在國民經濟中擔任主導力量,而非削弱國有企業所扮演的角色。

一名政府顧問說,習近平從沒想要弱化國有企業在經濟中的地位,《指導意見》也反映了這一點。

消息人士表示,今年早些時候中共國務院國資委提交的一份國企改革方案遭到習近平否決,習認為這份方案中國企的市場化程度還遠遠不夠。

消息人士稱,參與起草改革綱要的政府機構之間的分歧導致方案一再延遲出台和被修改。最後多方利益團體妥協後達成了共識。

《北京青年報》微信公號「團結湖參考」9月14日的文章《當你惘然不知 改革已經邁入了深水區 》透露,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猜測之後,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全文印發了。意見的出台,比坊間的預期要稍微晚一點,有人認為這是博弈和磋商的結果。也確實能看出一點磋商的痕跡,比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就提出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這「三不」應該就是在充分聽取意見之後,做出的穩妥決策。

騰訊財經報導,2013年11月,中共三中全會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企改革寫入其中。由此政府有關部門開始研究制定這份遲來的《指導意見》。

騰訊財經了解到,《指導意見》一直在修改中,曾三易其稿,其「遲來」主要是因為觸及到各方利益,需要平衡,統籌考慮。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表示,國企改革指導意見「遲來」的原因在於國企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相關利益方的博弈遲遲沒有結束。「據我所知此前國資委關於央企分類的名單,並未得到中央認可。」高明華說。

一位北京高校研究國企改革的專家更是直白地表示,利益衝突主要在國資委和財政部之間,雙方都想成為國有資產的統一監管機構,而國資委和發改委之間就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有不同的意見。「理想狀態是經營性的國有資產歸國資委管,公益類的國有資產歸財政部管。」新出台的指導意見只是原則上規定「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但並未明確監管主體是財政部還是國資委。指導意見更未提及對公益類國有資產的監管。

長期以來,中共江澤民勢力及其家族以及其它權貴集團等掌控、占據了絕大多數中國大型國企資源,並在其中大肆侵吞國有資產,瘋狂撈錢,並成為中共國企改革的阻力和絆腳石。#

責任編輯:李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