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

貞岩:傳奇頗多謎團重重的亞歷山大大帝

【大紀元2016年01月11日訊】據維基百科記載,亞歷山大(前356年-前323年)亦被稱為亞歷山大大帝。西元前336年,時年20歲的亞歷山大繼位為馬其頓國王。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統帥之一。亞歷山大大帝的遺產包括他擴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基里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爲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其軍事思想似乎不亞於中國的《孫子兵法》。

出生時的奇異事情

據記載,亞歷山大的父親是馬其頓阿吉德王朝國王腓力二世,母親是希臘世界西方蠻國伊庇魯斯公主奧林匹亞絲。故亞歷山大被稱為亞歷山大三世。亞歷山大的母親性格很怪異,她個性專橫獨斷又神祕,睡覺時喜歡與蛇共眠,再加上她對亞歷山大的影響,她很令腓力二世厭棄。因為在當時馬其頓的謠言和後來阿蒙神諭的顯示,當時記載普遍相信亞歷山大是天神宙斯之子,如普魯塔克傳說中記載,在亞歷山大出世之前,奧林匹亞絲夢見雷電擊中她的肚腹,而腓力二世則夢見自己用一個有獅子的形像的印章封印了奧林匹亞絲的肚腹。知道這些事情的人們都會感到亞歷山大的出生非同尋常。

親受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傳授各類知識

亞歷山大生於佩拉,13歲開始由亞裡士多德任其導師。亞裡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博學多才,在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樂、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同時也是其他馬其頓貴族子弟的導師。

亞歷山大在馬其頓的成長受盲詩人荷馬的《伊利亞特》及其中人物阿基裡斯和傳說人物海格力斯影響,決心成為一位成就大業的英雄。

根據古希臘著名傳記作家普魯塔克的記載,亞里士多德對這位未來的世界領袖亞歷山大灌輸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學的教育。亞里士多德也運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亞里士多德的影響下,亞歷山大大帝始終對科學事業十分關心,對知識十分尊重,甚至以帝王之便提供豐厚的人力、財力資源,也使亞里士多德得以完成諸多科學研究。

12歲的亞歷山大能與馬對話馴服烈馬

亞歷山大童年早期就顯示了在音樂和馬術上的才華。普魯塔克記載,在亞歷山大12歲時,有一匹名字叫布西發拉斯烈馬,很多騎士和馴馬者都不能使之馴服,也無人敢靠近這匹馬。當時還是孩子的亞歷山大聽到這一消息後,來到了這匹烈馬前,他只是柔和的對馬說了幾句話便成功地馴服了那匹馬。看來,亞歷山大懂得動物的語言,能與馬溝通說話。當時,見到兒子如此了得,亞歷山大父親腓力高興地說:「我的兒子,找一個與你相稱的王國吧。馬其頓對你來說太小了。」

對大自然奧秘探索和記載

亞歷山大對大自然的許多事情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常常要把許多事情都弄明白。一次,亞歷山大率軍出征,由於征戰時日很長,亞歷山大手下的軍隊已經厭戰,亞歷山大不得不開始西歸。途中,他還派人進行了一系列探險活動,包括查明印度河入海口,尋找波斯灣,並繪製海岸地圖,還想查清里海究竟是海還是湖。

亞歷山大的母親對他的影響也非常大,母子之間感情很深,即使是亞歷山大出征時,還經常給在家的母親寫信。遠征期間亞歷山大常常會寫信給母親敘述見聞。傳說亞歷山大在埃及西華沙漠阿蒙神殿親眼看過某種奇特的事,但他又絕口不提,只願意寫信告訴他母親一個人而已。信件後來失傳了,所以亞歷山大到底看到什麼就成為一個謎團。

承襲債務只帶30天的補給出征以少勝多

西元前336年,亞歷山大父親腓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遇害身亡,時年20歲的亞歷山大繼位為馬其頓國王。當時亞歷山大面臨的是父親的債務,國庫已空。前334年亞歷山大出征小亞細亞,他的下屬奧林匹亞絲留在佩拉執政,亞歷山大麾下將領安提帕特也留守在馬其頓,以約12,000步兵和1,500騎兵維持對歐洲的勢力。亞歷山大自己帶著由馬其頓和其他希臘城邦組成的約30,000~40,000步兵和4,000~5,000騎兵只帶30天的補給越過了希里帕(今日的達達尼爾海峽)。在取得征戰的勝利後。亞歷山大下令部隊禁止搶劫,並效仿波斯王國任命自己的地方總督,把戰勝的城邦並吞入馬其頓。

在與波斯部隊作戰時,亞歷山大軍隊與敵軍相比則是敵眾我寡。儘管存在許多不利,亞歷山大仍對波斯軍隊致以一系列毀滅性的打擊,取得了勝利。後人對亞歷山大的成功總結出三個主要原因:第一,亞歷山大父親腓力二世留給他的軍隊比波斯軍隊訓練有素。第二,亞歷山大是一位傑出天才將領,也許是舉世無雙的最偉大的將領。第三,亞歷山大本人具有英勇無畏的精神。雖然每場戰鬥初期亞歷山大是在後方坐陣指揮,但他的方針是如果部隊發動決定性進攻,他則身為士卒與士兵們生死與共。這種冒險的戰術使他屢次受傷,但能加強士兵們的士氣。士氣對打仗有莫大的益處!

24歲時被譽為埃及法老

在征戰中,亞歷山大首先率領部隊攻克了小亞細亞,消滅了駐守在那裏為數不多的波斯部隊;隨後向敘利亞北部挺進,在伊蘇斯戰役擊敗了一支龐大的波斯部隊。接著亞歷山大又向南進軍,經過七個月的艱難圍攻,攻克了腓尼基島市泰爾(位於現在的黎巴嫩)。在泰爾圍城戰期間,亞歷山大收到波斯國王的一封書箋,提出為了達成和平協議,他願把半個波斯帝國割讓給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的將軍帕曼紐認為這個建議很好,他說:「如果我是亞歷山大,我就採納這個建議」。亞歷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紐,我也許會採納這個建議。」確實,亞歷山大有其獨到的思想和膽略。

亞歷山大揮師挺進,攻克推羅之後,亞歷山大繼續南進。經過兩個月的圍攻,埃及一箭未發,自動投降。接著亞歷山大在埃及停留一段時間,讓軍隊稍有喘息之機。在那裏年僅24歲的亞歷山大被譽為法老,稱之為神。隨後他率軍返回亞洲,公元前331年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中,擊敗了一支極為龐大的波斯軍隊。亞歷山大的大軍所到之處,幾乎未打過敗仗。

征戰所向披靡,但卻未能征服、進攻印度、中國

在亞歷山大征戰的短短幾年間,他就征服了橫跨歐亞非的大片世界。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並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10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並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爲了尋找並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由於氣候等原因,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

那時希臘人到過大西洋,所以認為那是世界最西邊,後來亞歷山大東征見到印度洋,認為這是最南邊,至於東邊的盡頭他以為就是離印度河不遠的地方就是了,由於當時的他被有限的認知給阻擋了,因此直到漢武帝時期,張騫通西域,才第一次有人進入這塊神秘的地方!可能也是這個原因,亞歷山大也沒有進攻中國,有人分析,亞歷山大以為再往這邊來就沒有人煙了,不知還有中國。試想,如果當時亞歷山大跨越了那道障礙,現在的中國及東方可能會不是今天的樣子了。再後來,亞歷山大早逝了,他還想征服其它地方的設想也實現不了了。

疑遭被罷免總督下毒暗害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或11日亞歷山大死於巴比倫。歷史以來其死因有不斷的爭議。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出版的2004年7月號《新型傳染疾病》雜志裏刊登幾篇論文,討論「亞歷山大死於西尼羅河病毒」的說法。同時,也有人指出亞歷山大是感染流感而死。有理論認為他死於過量服用嚏根草中毒。2010年新理論說,他死於Mavroneri河中的細菌產生的加裡剎黴素中毒。普魯塔克記載亞歷山大在巴比倫的一次痛飲後,得到瘧疾。到後來,他不能言語,只能揮手向列隊的兵士致意。迪多魯斯記載到亞歷山大在喝下一大碗酒後出現症狀並痛苦不堪。亞裡安也提到這一點,但是普魯塔克專文對此加以反駁。被下毒的理論被Robin Lane Fox質疑,原因是在古希臘缺乏長作用時間的毒。

以上三人和尤斯汀都提到了下毒說,普魯塔克斥其為編造。大多數毒殺說都指兇手是剛被解除馬其頓總督的安提帕特,由於他對亞歷山大解除他總督職務懷恨在心,於是買通相關人員,暗害了亞歷山大。亞歷山大死時,年僅32歲。

亞歷山大之後留給人們的思考

2000多年過去了,亞歷山大的故事一直在世界流傳著,至今還有很多歷史學家都未能解開亞歷山大一生中的一些傳奇和他經歷中的重重謎團。亞歷山大大帝的經歷,會引發人們的思考和聯想。比如根據他出生前的異象,有人認為亞歷山大是天神派下來完成特殊使命的。還有,能得到亞里士多德的親授,也實為特殊之緣份。還有,他小時候就能通過對話溝通,就使烈馬馴服,也足現其非凡之處。還有,他簡直就是戰神,在短短的10餘年間,創造了很多征戰奇蹟。24歲就被譽為埃及法老,這在宗教地位極高的年代,這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再有,就是人們也一直在探討為什麼亞歷山大未能征服印度,未能攻打中國。除了上述論點外,本人覺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錫蘭、緬甸傳說,釋迦牟尼入滅於西元前544年,前330年時,亞歷山大攻克了整個伊朗東部地區,並繼續向中亞推進。當時,印度正是釋迦牟尼涅磐後其佛法在盛傳的一段時間,還有當時,中國也正是道家、儒家開始傳播之際,也可能是,為了保護這些人類的文化並使其傳播,上天就不讓亞歷山大進攻這兩個國度吧。

責任編輯: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