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

香港工會指社福機構薪酬普遍肥上瘦下

【大紀元2016年10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雯文香港報導)有工會聯同關注社福機構員工權益團體及立法會議員召開新聞發佈會,關注在社會福利機構整筆撥款制度下,不少社福機構更改薪酬制度,壓低前線員工薪酬,並提升高層薪酬,出現「肥上瘦下」。工會又發現不少社福機構高層獲發大額獎金或津貼,待遇比公務員還優厚。工會要求社署加強監察,規定機構薪酬制度與公務員薪級表看齊。

職工盟社會福利機構員工會早前指出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薪酬架構「肥上瘦下」,他們進一步關注不同社會機構高層獲發額外津貼情況。工會昨日引述資料顯示,保良局於2013-14年度以「現金津貼」向高層發放約90萬,三名總幹事平均每人獲近10萬元,每名助理總幹事近5萬元,每名高級主任近2萬元,但前線員工均無類似現金津貼。

另一機構新生精神康復會總幹事2013-14年度獲發約11萬元獎金;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同年獲發24萬房屋津貼;香港防癆心臟及胸病協會總幹事2013-14年度獲發約10萬元獎勵金。

工會質疑類似獎金或津貼非個別機構特別安排,而是社福界普遍做法,認為「肥上瘦下」薪酬待遇令前線員工流失情況嚴重,要求社署加強監察,及規定社福薪級表與公務員看齊。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表示,稍後擬與工會團體約見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反映社福機構有關現象。◇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