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名人

上海流行歌曲風貌:都市弄堂曲 浮生之歌

1928年的上海外灘,圖右下角建築為歐戰紀念碑。(公有領域)

今日一般人對1930、1940年代上海流行歌曲可能封存著鴛鴦蝴蝶、兒女情長的印象。的確,以愛情為主調的「桃花派」歌曲的情調符合當代上海都市常民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成了上海流行歌曲最大的一支,然而,如果打開上海流行歌曲的歌匣,就會發現它的內涵豐藏,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鴛鴦蝴蝶、兒女情長所能涵蓋。

從文學書寫的角度來看,上海的時代歌曲是中國流行歌曲創作的起步。當時一些歌詞中展現的文學美感至今仍然令人懷舊、餘韻猶存。在舊時代的文學土壤上,在東西交會時代裡創出的新歌詞,融入許多古典詩詞的內涵、情調和語言風格,那是截然不同於現代社會土壤所孕育的歌曲詞,何嘗不是一園奇花開放在早期中國流行音樂的樂壇上。對聽眾、對讀者而言,這些奇花朵朵標誌著二十世紀30、40年代的文化、風尚,吐露那時代都市大眾的心理情感和心聲。

從上海流行歌曲中看到了那時代的詞人們所展開的創作主題,不僅僅是一時的浮光片羽而已。若把當時的歌詞當成浮世繪,可以品味出深深淺淺的層面,紛敷交疊,風格各殊的紋樣交拓,共溶於時代的熔爐,多樣多貌多彩。上海的時代歌流行曲有鴛鴦蝴蝶愛情花園裡的詠歎調,也有寄寓時代暗喻社會的心聲,也有生命的謳歌,也透出撫今追昔的滄桑味。

歌曲詞家:多才多藝  辭采萬千披風骨

上海流行歌曲主要的詞家辭采萬千、氣力萬鈞,歌詞內涵融合文學與歌謠曲藝手法,表情多元多貌;多數用詞文白交織也有白話素描,感情或委婉或火熱;聲情或低迴或激昂。歌曲詞人透過歌詞詠訴愛情衷曲,寄懷家園和國家民族的未來,關照了社會現象,也感懷了恆古的生命主題。許多國學底蘊深厚的文人歌詞家,且善以傳統文學中「香草美人」的比興暗喻手法,在上海四面敵人環伺宛如「孤島」的危境中,以愛情形象暗喻傳達愛國心志,鼓舞民心。

1930、1940年代多才多藝的流行歌曲的詞人,站在中國傳統文學和民間曲藝的沃土上,乘電影西風扶搖飛翔,縱灑才情、吐露真情,賦予電影歌曲的歌詞多樣多采的風格,敷麗上海流行歌曲的風貌,領航了一代中國流行歌曲。

深入歌詞的主題內容,可以發現流派的分野和爭逐,在上海流行歌曲的領域並不明顯(註),主要還是以作詞家的個別風格為重和電影的情境需要而生,多才多藝是他們普遍的特色。1930、1940年代的主要作詞家許多懷藏深厚的傳統文學的底蘊,也有的敏覺善描時代風情,而且不少詞家的創作也常是一人多貌。很多大家兼善詞曲,不少人深諳民謠曲藝、中西曲藝,甚至也是歌唱能手。這些上海流行歌曲詞人的創作特色,眉目鮮明,風情燦然,情韻深遠;若論精神氣概也能見藏龍臥虎,不少人懷有以歌報國之志,為廣大生民而歌。

三十年代中國在急速走向工商現代化的轉變過程中,在租界十里洋場中西雜處的租界文化裡,必然孕育出不同於傳統也不同於今日的生活風貌和生命情感。歌曲來自生活的抒發,文學來自生命的體驗。在那個時代的流行歌曲中,理應可以找到相對照的文化脈絡與內涵,同時,呈現出曲詞文人與時代文化交織互動,醞出的生命中的典麗與流華。

(以後的篇章將介紹上海流行歌曲的重要詞人,剪影他們典藏在歲月中的典麗與流華風貌。)

註:劉星研究中國流行歌曲源流,概分上海時期的歌曲流派,指出黎錦暉領導的「黎派──桃花派」和當時的嚴肅音樂「學院派」,以及抗日的「救亡派」,形成音樂界的三大派別。@*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