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共央行外匯占款三連降 1月大降6445億

【大紀元2016年02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報導)2月18日,中共央行公布數據顯示,中央銀行外匯占款餘額為24,2092.21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12月淨下降6445.38億元,是歷史第二下降規模,僅次於去年12月;這也是央行外匯占款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下降。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雙雙大幅下降通常被看做是資本外流的體現。

2015年12月央行口徑人民幣外匯占款餘額下降7082億元,創有記錄以來最大下降規模。2015年只有1月和10月外匯占款出現小幅上升,其餘月份全部呈現下降狀態。

有陸媒認為,今年1月外匯占款再度大規模下降,人民幣持續貶值引發持匯意願減弱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2016年開年,在貶值預期升溫中,在岸人民幣匯率(CNY)逼近五年最低位,而在香港市場的離岸人民幣匯率(CNH)已創出五年最低位。此後,央行出手干預穩定匯市,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外匯占款減少。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外匯占款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有三個:資本的大規模輸出,進出口萎縮和居民用匯增長。

董登新說,雖然1月外匯占款下降的季節性因素不能排除,比如為中國新年出國旅行做準備等,但更重要的還是與進出口貿易、資本輸出、產能過剩等根本原因有關。外匯占款與外匯儲備的變動是等同的,因為外匯占款是外匯儲備對應的本幣額度。隨著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以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匯率波動以及各大投行及研究機構紛紛調低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值現象已存在,在此背景下,2016年1月外匯占款繼續下降,後續情況不容樂觀。

董登新表示:「除此之外,受國內經濟下行、產能過剩、庫存壓力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走出去,到境外投資、併購也會對跨境資金淨流出帶來很大提升。因此,未來外匯儲備的流失還會繼續。」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涵此前表示,外匯占款流入的大幅減速會加劇「流動性陷阱」壓力。一個明顯的例子是2014年末央行開啟的貨幣政策寬鬆,力度不可謂不大。但一個奇怪的是,央行大力度的貨幣放鬆並未像2009年那樣轉化為快速的信用擴張。造成的直接結果是:銀行負債端日趨不穩定,期限錯配擔憂升溫;私人部門(現金類)負債率上升,信用資質下降。這兩個因素是銀行惜貸、尤其是不願意投放長期貸款、信用擴張面臨「流動性陷阱」的核心原因。

另外,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也將於近日公布。去年12月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下降6289億元,創歷史第三大降幅。去年9月金融機構口徑下外匯占款創下了7613億元的史上最大降幅,這一口徑下的外匯占款降幅普遍遠高於央行口徑。

而此前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中國1月外匯儲備為32,309億美元,前值為33,303億美元,環比下降994億美元。

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雙雙大降通常意義上被看做是資本外流壓力的體現。

責任編輯:蔡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