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

一生創作不輟 楊梅才子鄧榮坤無怨無悔

【大紀元2016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被地方稱為「楊梅秀才窩」才子的鄧榮坤,一輩子與文字為伍,得過不少文學獎與音樂獎,卻謙稱自己「靠著賣字維生」!鄧榮坤說,他猶豫過,靠著一顆喜歡胡思亂想的頭顱、一枝還能寫的筆,能堅持多久?沒想到竟然一路寫了下來,畢竟,在台灣要靠筆維生並不容易。

就讀小學時,鄧榮坤就常在《國語日報》投稿,由於喜歡閱讀和寫作,年輕時在媒體界工作多年,做過新聞記者、雜誌總編輯等職務,也曾經擔任教職、桃園縣長辦公室祕書。換了很多工作,因而擁有豐富的頭銜,包括鄧祕書、鄧老師、鄧記者、鄧總編、鄧主任、鄧經理、鄧副總、鄧大哥與鄧先生⋯⋯

鄧榮坤雖轉換過許多行業,但都與文字有關聯,且其創作堅持始終未曾間斷過,今年59歲的他說,平均每年要出版3本書,至今已出版了百餘本著作。他很客氣地說,雖然出版了很多書,但始終沒有寫過一本暢銷書!不過,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仍然會選擇閱讀與寫作的工作,生活雖然清苦,只要適應淡泊,就會慢慢習慣這種生活。

人生轉折 仍投入筆耕

筆耕多年,鄧榮坤使用過的筆名相當多,想起那段自己也數不清的筆名歲月,也有一段令人鼻酸的往事。當年離開台北新聞界,回到純樸的桃園楊梅小鎮時,已逾而立之年、手無縛雞之力的他,找工作被拒絕的痛楚一度令他夜夜怔忡、輾轉難眠。

為了餬口,鄧榮坤只有靠著曾經在台北新聞與文化事業累積的些許筆耕經驗,開始過著他口中的「文字零售」行業,試著寫一點能「賣錢」的東西。為了增加收入,凡是報章雜誌開放讀者投稿的單元,他都不會輕易放過,針對某一類文章而使用的筆名也越來越多,有些只用過一次,有些至今仍然使用,由於筆名太多,很多連自己也忘了。

鄧榮坤說,讀者在他作品中看到作者介紹時,不少人會驚呼:「作者真是多才多藝!」因為他曾經榮獲《聯合報》小說獎、梁實秋文學獎、國防部文藝金像獎、教育部文學獎、磺溪文學獎等獎項,至今仍熱衷於創作,文字耕耘的樂趣似乎成為他唯一的選擇。

生態轉變 賣字維生不易

年歲雖然漸增,生活方式也有了變異,鄧榮坤唯一沒變的,就是堅持「文字零售」這份行業。一個人坐在電腦前敲打鍵盤,完成一篇文章後,取一個貼切的筆名後寄出喜悅,可以沖淡創作過程的寂寞與生活的清苦,鄧榮坤淡淡地說,當你為了生活而必須打拚時,有時候真的會讓你忘了自己是誰!

鄧榮坤感嘆說,靠著「賣字維生」有時也不容易,畢竟生命是無秩序可言的。生命旅途中,意外隨時會出現,辛苦藉著書寫來了解自己,記錄心中的苦樂,然而,你很難想像,辛辛苦苦絞盡腦汁完成的作品,卻歷經許多報紙副刊退稿的折騰;好不容易文章見報了,卻沒有稿酬,甚至連見報當天的報紙也沒有寄來。

他進一步表示,台灣整個報紙的文學生態已經改變了。現在有許多報紙的副刊版面縮水了,甚至取消了文學性的副刊,理由是副刊必須支付不低的稿費,在副刊上見報的散文、小說、新詩,都是一筆相當大的開銷,許多財力薄弱的報社是無法應付得來的。於是,想靠爬格字賺錢的文人,面對越來越窄的副刊版面、越來越多的競爭者與越來越多不太專業或敬業的副刊編輯⋯⋯如果遇上發不出稿費的副刊,也只有自認倒楣了。

堅持創作 找尋生活覺悟



鄧榮坤著作--放歌縱酒話盛唐(大旗出版)(鄧榮坤/提供)


寫了很多詩、散文、小說,參加了很多文學獎競賽,也搬回了不少獎座與獎牌。在鄧榮坤百餘本的的著作中,除了散文、小說或新詩外,還有分別敘述杜甫的生活悲歡、闡述清光緒26年在遼闊的中國大地發生的血淚故事的兩本歷史著作——《放歌縱酒話盛唐:詩聖杜甫的鎏金歲月》、《光緒廿六年》,引人矚目!

鄧榮坤說,每當坐在電腦桌前,透過新微軟注音輸入法敲打著鍵盤、寫下心中的悲歡時,總會想起盛唐詩人杜甫的漂泊;長途跋涉後,杜甫來到了長安,落第的挫折,使得滿腹才華的那漢子如風一樣四處漂泊;杜甫認為也許可以靠著寫詩來養活自己和家人,然而想靠著寫詩在長安城度日的想法很快就破滅了,只有彎腰於親友間,靠著濟助生活,也四處請託,希望能謀得可以糊口的一官半職,這樣在長安生活了將近10年,仕途無門,貧病交加使他顯得更加憔悴!

鄧榮坤說:「我不是杜甫,不是(作家)隱地,也沒有他們的才華,但我始終堅持著創作的抉擇,依然找尋著另一種生活的覺悟!」

教學、文史踏查、詞曲創作

除了文學創作,鄧榮坤近年還在社區大學講授「文學與新聞編輯實務」課程,並積極從事地方文史踏查。此外,他也涉足於歌詞、歌曲的創作,民國82年,曾經以《溫馨照四方》榮獲台灣區運會會歌歌詞首獎,之後,也曾經以《鬧熱五月節》榮獲客家歌謠創作比賽第一名,以及為客家金曲歌手欒克勇撰寫歌詞,寫著寫著,也寫出一些心得。

談起歌曲創作,有一段讓鄧榮坤警醒的故事,至今仍然那麼深刻地印在腦海裡,也使得他擱下了歌曲創作而選擇了歌詞。

鄧榮坤說,1995年間,他因經營一份鄉土的刊物《楊梅週刊》,遇見了許多才華橫溢的文人,其中之一是已故音樂大師涂敏恆。在此之前,印象中的涂敏恆是作曲家,而涂填詞作曲的《送你一把泥土》、《客家本色》也隨著旋律的飄蕩而紅遍了華人地區,幾乎只要會唱歌或願意聽歌的人都知道這首歌。

鄧榮坤說,這輩子最佩服的有兩種人,一個是漫畫家,一個是作曲家。因為漫畫家可以靠一枝筆與一些線條,勾勒出人生百態;作曲家在1~7區區7個數字中,竟然可以像變魔術般變出許多動聽的歌曲。「當時,我嘗試著透過電腦音樂軟體學習作曲,把寫好的歌詞譜上音符,選擇軟體上的樂器伴奏,每次透過電腦喇叭傳送時,雖然可以感覺那是一首歌,可是就好像少了點什麼似的,旋律總是怪怪的。」於是,他鼓起勇氣向涂敏恆請教,涂笑了笑,瞧了瞧歌譜說:「大致上沒有什麼大錯,我比個喻吧!每個人都會畫圖,寫實畫抽象畫都可以稱為畫;但是,你拿一個茶杯讓一位沒有美術底子的人素描,他很可能畫不出來⋯⋯」

就因為這句話,鄧榮坤熱衷於歌詞的創作外,對歌曲的旋律也敬謝不敏了,但偶而靈感來時,他又會一時手癢,在鋼琴鍵上敲敲打打,哼唱剛完成的音符,臉上浮現的滿足笑容,一如他對文學創作的無怨無悔。#

責任編輯:呂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