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評論

陳思敏:山東龐氏疫苗事件的最大漏洞

【大紀元2016年03月25日訊】山東疫苗事件震驚各界,就連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都在22日發佈通報稱,世衛組織將等待調查的結果。已知這起疫苗事件,2015年就案發並於當年4月立案,今年2月曾有媒體小範圍報導,直到3月11日山東警方才公佈案情,龐氏母女非法經營人用(兒童及成人)二類疫苗銷往24省市,涉案金額5.7億元人民幣。

據報導,違法批發疫苗,幾乎全國銷售,而且時間長達5年的龐氏母女,不僅有非法經營罪的前科,而且是在緩刑期間又重操舊罪,應該重點看管的公檢法顯有放縱,但卻不單是為嫌犯撐保護傘。

日前有參與此案的山東警察微信披露,追查問題疫苗,第一步若沒有地方疫苗監管單位食藥監部門的配合,只憑公安一家根本做不到,但他與其他省市的同行們查案時,首先遭遇的最大阻力,就是來自食藥監總局。

地方食藥監總局也有託詞,沒有疫苗的完整追溯體系,因為可追溯系統「藥品電子監管碼」在今年2月被國家食藥監總局暫停執行,表面理由是與現行藥品條碼、批號的功能重疊,事實上是利益擺不平。藥企藥商不滿未按招標法就由阿里健康獨家運營藥品電子監管網業務,國家食藥監總局有將此龐大利益給一家壟斷之嫌。

談到壟斷,市場上的供苗廠商(不論生產或經銷),表面民營但背後還是有官方背景,例如上市公司沃森生物旗下實傑生物,是國內最大的跨區域通路商,其現任董事兼副總經理沈宇航,曾任職於莆田市衛生防疫站和莆田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這是已曝光的,沒曝光的肯定還有更高級別的。

談到利益,涉案金額5.7億元,其中用苗單位疾控系統回扣有多少?何況5.7億元可能還是以多報少的美化數字,從省疾控、市疾控、縣疾控一直到基層接種點,這一路層層盤剝加價,巨大的空間是官商勾結、上下交征利的基礎。

嫌犯龐氏母女疫苗關係網,上線近200人,下線300人以上,涉及省市基本全國,最終銷售單位包括各大醫院等正規醫療機構,已不能視為非法經營,而是危害公共安全,應該按假藥或劣藥來處理,例如疫苗應該低溫儲存、冷藏運送,在高溫環境會失效、質變而成為劣藥。同樣是山東警察披露,其他省在辦理這個案子的時候,政法委組織公檢法討論過,最終的結果只能按非法經營罪,因為人大在立法過程中,對劣藥的定罪沒有針對疫苗的相關立法及可操作性。也就是有人因此致死,嫌犯還是只能處以5年上下的非法經營罪。

而這次媒體最多討論之一的冷鏈系統外包風險,嫌犯卻能夠順利的通過快遞銷售疫苗,有指責快遞公司在其中起到了幫兇的作用。但其實冷鏈系統外包的市場催生者,正是部分地區的疾控中心為了權錢交易而衍生出來的不法市場,若出事就由隨時可以破產倒閉的公司承擔所有罪責。其實這方面的黑幕,早在6年前就有記者查訪並做出深度報導。

所以,這次疫苗事件如同以往任何一起公安事件,永遠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永遠是監管腐敗不是一朝之患,更重要的是,媒體都不是第一次報導,但永遠是報導被刪,真相被隱瞞,大量資訊被封鎖,當初深挖的記者都被迫去職甚至離開新聞界,只有嫌犯被輕判,官員被免職休假,風聲過後異地復出升遷。

還有每一次事件輿論永遠的追問,龐氏母女到底鑽了甚麼漏洞。千般萬般終歸一個最大的漏洞,那就是中共的制度之惡。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會如此在媒體披露真相時極力掩蓋,責備新聞監督是煽動民憤、危言聳聽,更沒有一個國家的政府會如此讓相同悲劇事件層出不窮,然後在每一次事件中永遠站在民眾對立面。中共不倒,中國類似的悲劇永遠不會停止。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