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首位華裔女主播Linda Yu出書 分享成功之道

3月29日,ABC7 華裔主播於小玲在記者會上介紹她的第一本書,並表示第二本書在籌備中。(唐明鏡/大紀元)

【大紀元2016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明鏡芝加哥採訪報導)於小玲(Linda Yu)是芝加哥人家喻戶曉的面孔,她連續多年在ABC7頻道播報下午4時新聞,是芝加哥歷史上第一個出鏡的亞裔女主播。3月29日,於小玲在ABC電視臺舉辦記者會,介紹她為中國讀者撰寫的書籍。她的開場白卻是一個笑中帶淚的故事。

「我被帶進幼兒園班級,全是金髮碧眼的小孩子們,他們也是第一次看見黑髮黑眼睛的中國小女孩。一個男孩走上前,湊近我,然後戳我的眼睛。我說出僅知道的英文單詞『Thank you』,」於小玲有些哽咽地說。那是1950年代,在中國西安出生的於小玲只有5歲,剛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只會說寥寥幾個英文詞。

如今,於小玲已是光芒四射的電視臺主播,用流利的英語向百萬芝加哥人播報新聞。她的自信,她的從容,絲毫看不出她已經69歲了。

3月29日這一天,於小玲介紹自己撰寫的中文書《居美所學:美國生活交給我的15堂課》,並宣布已於中國的一家出版商簽署了合同,將出版第二本書介紹美國的傑出亞裔女性。

ABC7 華裔主播於小玲的第一本書《居美所學》。(於小玲提供)

向中國職業女性介紹成功之道

於小玲透露,幾年前她的中國朋友黃文詢問到「能否有合適的人選,寫一本北美的亞裔女性之成功故事,給中國的職業女性提供實用的建議」,這激發了她的興趣。

「我想了又想, 發現我的個人故事恰好很符合這個題材。我出生於一個傳統的中式家庭,繼承了中國的傳統價值觀。我進入電視傳播業的年代,婦女們才剛剛被認可進入職場。那麼作為一名女性,作為一個少數族裔,如何在美國社會取得成功?我想,基於我的背景,我的經驗可以幫到其他的中國女性。」

於小玲說,她花了4年時間寫完第一本書,「最後一年(2015年)主要是翻譯成中文。」她表示,撰書的最大困難是從寫電視廣播稿轉變成純文字寫作,「這兩種媒體很不同,沒有圖像,沒有聲音,如何講故事,對我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於小玲在《居美所學》這本書中,除介紹個人故事外,還分享了如何緩和中西文化衝突、超越辦公室政治、克服性別和種族偏見的經驗,以及職業女性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等方面的實用技巧。

機遇+充分準備+超級倔強

當問及她怎麼進入電視廣播業時,於小玲笑著說:「這可能和我倔強(stubborn)的性格很有關係吧。」

「我父親一直希望我成為一名醫生、或科學家、或數學家,可是我這些方面都不行。一天我正在想我以後的方向,母親告訴我她在高中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她受過良好的教育,卻沒能出去工作過,她建議我嘗試一下。我選修了一門媒體寫作課,一下子就喜歡上它了。可是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會出鏡做電視記者。」

「1970年代尼克松總統期間,民權領袖本杰明‧胡克斯(Benjamin Hooks)被任命為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五人委員會之一。FCC負責給各電視臺發牌照,當時電視臺出鏡的都是白人男性。胡克斯說,電視臺沒有反映出社區風貌,應該有女性和其他族裔面孔。漸漸的,電視上開始出現非裔體育播報員和女性氣象預報員。」

「我所在城市的一家電視臺需要一名少數族裔的女記者。我申請了,可是沒有音信。一個月後,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名非裔女記者,認出她就是和我同去面試的幾個人之一,我意識到她被選中了。我很生氣地打電話給電視臺,對方回答:『我們僱用了一名比你更加少數族裔的人。』當然這句話現在是沒人敢說了,可在當時沒甚麼事,我非常地憤怒。這時我的倔強起作用了,於是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嘗試。」

「我終於被一家電視臺僱用了。錄取我的人日後成為我的導師,他說從我身上看到了天賦—通過鏡頭和觀眾交流。他幾乎天天鼓勵我,磨鍊我:『你還可以做得更好,』『這太糟了』。我的倔強又發作了,我一定要向他證明—我能做好。我不斷地努力著,這就是我。」

「我認為,(我的成功秘訣是)時代的機遇,做好充分準備,以及超乎尋常的倔強。」 於小玲說。

要有衝勁 跳出常規

於小玲說,現在美國的電視廣播業門開得越來越寬,「我那個年代只有一兩名少數族裔,他們說:噢,需要一名非裔、或拉丁裔、或女性。還沒有聽說專門找亞裔的。現在的情況是:『這個人真是一名很棒的記者,他/她碰巧是一名亞裔』。」

於小玲對那些渴望在媒體業成功的人士說:「你需要有一些基本素質:出色的寫作能力,良好的溝通,理解和熟悉你使用的工具,這些都是必須的。其他的素質,就如我在書中寫的—自信、講出你的想法、衝到人群之前。當每個人都在追蹤這個故事時,你要思考『我要怎樣講這個故事』,要有那種衝勁,跳出常規思路找出你自己的獨特視角。」

「琳達‧於‧王」

於小玲在記者會上分享了一個故事。早年她弟弟在一家書店工作。一天,一名年輕女子來買書,遞上信用卡,名字是Linda Yu Wong。她弟弟好奇的地說:「你怎麼叫這個名字?我姐姐的名字就是Linda Yu。」 那名女子驚訝的問:「就是電視上的那個Linda嗎?我父母看到她,就給我起了這個名字,鼓勵我進入媒體行業。」

於小玲說:「這對我意義很大!在很多中國父母的心目中,媒體並不是一個美好的職業。有父母在電視上看到我,因而鼓勵子女從事這一行業,(這意味著)我在電視上的常年出鏡、我的成功已經對我的民族起到了一些正面作用。」

責任編輯:溫文清